1、《新青年》创刊
《新青年》创刊号原名《青年杂志》
在建党八十周年的前夕,笔者在浦东新区图书馆举办的《冯建忠期刊创刊号收藏展》上,有幸欣赏到中国共产党最早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新青年》创刊号。
翻开这本饱经历史沧桑的创刊号,似乎又让我们回到了那风雨飘摇的岁月中。1915年,亡命日本的陈独秀回到了上海,决定创办一本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刊物,在群益书社的陈子沛与陈子寿的协助下,同年9月15日一本面目全新的杂志诞生了,它便是产生划时代影响的《新青年》。这本写着;第一卷第一号的创刊号,当时取名为《青年杂志》,因该刊名与基督教上海青年会的《青年杂志》同名,遂于1916年9月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月刊。
《新青年》一问世,就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了著名的《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声讨君主专制,宣传民主意识。创刊初期,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担任编辑。从1920年9月第八卷第一号起,《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7月建党后,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复刊后改为季刊,在广州出版,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1926年7月停刊,前后共出63期。
在《新青年》这个战斗阵地上,发表过许多产生重大影响的文章,像鲁迅的《狂人日记》、胡适的《贞操问题》、易白沙的《孔子平议》等。而1918年11月出版的第五卷第五号《新青年》上,发表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则被认为是宣传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 恩格斯
3、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4月30日终于签订《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日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这四条办法是:(一)联合各界一致力争;(二)通电巴黎专使,坚持不在和约上签字;(三)通电各省于5月7日国耻纪念举行游行示威运动;(四)定于5月4日(星期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之大示威。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参 2] 被学生烧掉的赵家楼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京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6月,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学校附近驻扎著大批军警,戒备森严。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五四运动课。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4、中国共青团成立
共青团成立旧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原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5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1925年1月,在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1月,为团结一切抗日青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成为民族解放性质的抗日救国的青年团体。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党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议建立民主青年团。1949年元旦,党中央又作出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1949年4月,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会还决定把解放前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历次代表大会衔接起来。“文化大革命”10年,团的工作被迫处于停顿状态。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82年12月,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88年5月,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3年5月,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8年6月,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003年7月,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现任团中央委员会。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
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这次会议被迫中断。
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10时左右,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车站,在鸳湖旅馆稍事休息后,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嘉兴南湖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6、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1月12日,在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被无理拒绝后,香港中国海员在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香港海员大罢工。短短一个星期内,罢工规模迅速扩大,海员纷纷从香港返回广州。从2月初起,罢工从要求增加工资的经济斗争,发展成为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政治斗争。3月8日,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宣告胜利结束。
7、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933年5月《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冀东,开滦煤矿工人在英国资本家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生活日趋恶化。
开滦煤矿5个矿的3万多工人为了要求恢复工会、恢复失业工人工作和改善生活待遇,于1934年1月14日至5月3日举行了联合大罢工。英、日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互相勾结,对罢工进行了血腥镇压。
由于工人坚持斗争,迫使矿局答应部分的条件后才复工。
8、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决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代表近300人齐聚郑州。
2月1日上午,吴佩孚派出大批荷枪实弹的军警在郑州全城戒严,下令禁止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工人代表冲破军警的重重包围,高呼“京汉铁路总工会万岁”、“劳动阶级胜利万岁”等口号,在郑州普乐园剧场举行大会,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当天,全副武装的军警严密地包围了会场,强行解散会议,捣毁总工会和郑州分会会所,并驱赶代表。当晚,京汉铁路总工会执委会秘密召开会议,决定将总工会临时总办公处转移到汉口江岸,并决定全路自2月4日起举行总罢工。
2月4日,全路两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1200公里铁路顿时瘫痪。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吴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2月7日夜,反动军警把京汉铁路总工会江汉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绑在江岸车站站台的木桩上,让他下令复工,遭到断然拒绝。林祥谦英勇就义。在武昌,共产党员、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施洋被杀害。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9、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凶手
1923年2月7日,直系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造成流血事件。
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吴佩孚丢弃“保护劳工”的假面具,命令军警用武力加以阻挠和破坏。并封闭总工会会所。总工会当即组织全路两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提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并将总工会移至武汉江岸办公。
2月4日总罢工开始,各站工人一致行动,全线所有客货车一律停开,千余公里的京汉线立即陷于瘫痪。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纠察队长、共产党员曾玉良,领导工人粉碎了军阀破坏罢工的阴谋。2月6日,湖北工团联合会和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发动武汉各工团代表两千余人赴江岸慰问,并和铁路工人万余人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游行队伍高呼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打倒军阀等口号。
北洋军阀与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勾结,2月7日,曹锟、吴佩孚等派大批军警分别在长辛店、郑州和武汉江岸等处进行血腥镇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林祥谦、施洋及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员史文彬均被捕。林祥谦被捕后,在敌人屠刀前,宁死不屈,拒绝下令复工,慷慨就义。施洋也在武昌被杀害。
惨案发生后,尽管反动军阀到处捆绑工人,用恐怖手段强迫工人复工。但工人们坚持斗争,在没有得到总工会复工命令以前坚决不复工,各地工会也都拒绝单独谈判。罢工斗争坚持到2月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武汉工团联合会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保存力量,准备将来进行更大的斗争,于是忍痛下令复工,大罢工宣告结束。在这场斗争中,京汉路各地工人死50余人,伤数百人,被捕和被迫流亡的有1000多人。接着,各地军阀也都对工人运动采取了高压政策,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暂时转入低潮。
1923年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屠杀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被绑在车站的电线杆上连砍数刀,但他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图为林祥谦。
10、第一次国共合作
上图为孙中山、李大钊与国民党一大代表步出会场。下图为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部分成员在孙中山寓所合影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