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修炼 专注选择——上海灵燕数字印刷有限公司

印前频道 - 数码印刷 来源:设计在线 作者:selin 2011-03-25

    2010年年7月,华东地区第一台HP Indigo 7000落户上海灵燕数字印刷有限公司。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备受关注,带着好奇,记者走进了这家位于上海静安区、成立于2004年的数码印刷企业。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总结这个似乎貌不惊人的企业,那一定是“专注”。员工不是很多、场地也不是很大,没有焦头烂额的工作氛围,有的只是每个人专注谨慎地做着手中的事情。是一个怎样的管理者率领着这样一支专注的团队一路打拼?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团队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勇者?我们有幸采访到上海灵燕数字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凌云,请他为我们分享创业路上的艰险泥泞、成功故事。

  精进修炼,专注选择

  “只要我们做出了选择或是选定了立场,我们就做出了一种承诺,而维护这种承诺的压力既来自于我们自身,也来自于外界。”

                                                 ——罗伯特·恰尔蒂尼《影响力:你为什么会说“是”?

  上海灵燕数字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最初成立的目标并不明确。当时的印刷存量市场主要以建筑图文为主,起初上海灵燕也想跨入这个门槛,但因为当时采购的设备是HP Indigo 3000,如果用它来做建筑图文行业相当于是“扬短避长”。首先,HP Indigo 3000针对的是比较专业的用户,使用它的客户要求的是一定的印刷品质,而快印业务注重的是速度,并相比之下质量并不那么重要,这是上海灵燕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其次,正因为目标定位不明确,所以业务针对的客户群体也比较模糊,一方面不能更好地利用自身设备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没有达到快印行业的高效性,所以2003~2004年上海灵燕的发展一直是步履蹒跚。
  如果说2003~2004年是上海灵燕的一个调整期,那么2005年则是上海灵燕目标定位的重要节点。2005年,公司内部及业务结构均做了比较重要的调整。一方面,引进了一批印刷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上海灵燕选择完全远离图文快印市场,从最初的门店运营形式、针对以建筑公司为主的客户群体,逐步转变为通过网络公司向商务客户拓展业务。换句话说,客户规定的交货期不再是几小时,而是介于快印店和传统印刷厂之间的1~2天内。按王总说的,2005~2007年,是数码印刷市场不断发展、持续火爆的一个发展巅峰,越来越多的人嗅到了这个市场的发展机遇并投身其中,上海灵燕也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到了市场发展的果实。
  不管是天时地利还是命中注定,上海灵燕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且坚定不移地在走。台湾联强国际总裁兼CEO杜书伍的新书《将才》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一向不相信天底下有一步登天的美事,所有的成就必然都是一步垫着一步、厚实地积累,才能从组织基层的‘兵’逐步提升为带兵打仗的‘士’,最后茁壮成长为运筹帷幄‘将’。”上海灵燕这位年轻的管理者王凌云,正是一位拥有大将之才的领导者,他让我们看到的是踏下心来、精进修炼的“大将”之风,上海灵燕要做一棵不断修整以求笔直生长的大树、要成就一份长久持续的功业!
  

    只有尝试,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说上海灵燕是一个专注选择的创业团队,是因为它一直执着于自己所选择的路线,并不断地改进完善;而另一方面,上海灵燕又是一个不断选择尝试的创新团队,它一直敏锐观察着数码印刷市场的发展变革,适时大胆尝试,尽管成功有时、失败亦有时,但目的只有一个,不断成长!
  王凌云认为,如果将1999年作为数码印刷行业发展的元年,1999~2001年之间,随着国内房地产企业的不断壮大,标书、方案书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出现了一批像同昆这样比较有预见性的企业,开始建立起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快印企业。
  2002~2004年,当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数码印刷市场,并且基本均以建筑图文起步,上海灵燕却在不断实战尝试后最终选择放弃建筑图文领域,为自己“量身裁衣”,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按王总所说的,他们未来要走的是全面数字化的“IT印刷”。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选择,而在今天看来,面对数码印刷向全面数字化发展的大形势下,我们不得不佩服王总的深谋远虑、真知灼见。2005~2007年,数码印刷市场的发展持续升温,对客户、用户、经销商来说都面对许多机遇。与此同时,国家斥巨资发展基础建设,大量的企业被数码化、信息化,造就了很多企业商务印刷的短版化、快速化。
  2007年数码印刷市场达到了一个巅峰,而上海灵燕却在此时遭遇了一个不小的挫败。面对市场源源不断的诱惑,上海灵燕基于IT技术背景的优势,将一度看好的“个人影像市场”作为发展目标。据王总介绍,上海灵燕花费了7、8个月投入运作个人影像领域,最终彻底失败了。他们面对的阻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网络平台不够健全,这需要相当的电子商务运作经验和背景;第二,软件开发很难,这需要一个具有长久、深厚的计算机功力的技术研发团队,因为它涉及到复杂图形图像的处理技术,而这个技术当时在国内比较薄弱;第三,数码印刷毕竟还是个生产、制造的过程,而不是像其他电子商务平台,如京东、亚马逊等卖的是现有商品,而上海灵燕将采用的是自造自卖、自产自销的模式,这个模型中还需要一个优秀的生产商角色去运作。要把这三个角色全部做好很难,投入也很大。在当时市场环境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放弃。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整个市场风声鹤唳、状况不容乐观,上海灵燕的年利润甚至一度下降了30%。一直到2009年中旬,全球都面临通货紧缩的问题,国家不断出台各项经济政策,利用通货膨胀抵制通货紧缩。从经济的低谷到逐步的复苏,许多数码印刷企业都开始思考如何建立更完善的体系用以在经济危机中明哲保身。而上海灵燕再次强调“企业人均产值”,认为只有建立一个真正完整的数字化、自动化体系,才能在这个通胀时代更好地生存下来。
  就这样,上海灵燕做出了第三次大胆的尝试,于2009年底进行HP Indigo 7000设备引进洽谈,2010年7月,华东地区第一台HP Indigo 7000正式落户上海灵燕。王总说,未来上海灵燕要建立的是一个纯粹的数字化印刷工厂,利用数字化的核心技术,真正达到软件、计算机、网络的全面自动化,摸着石头过河的事他们一直在做。
  

      审时度势,携梦前行
  

    “任何能够数字化的东西都会数字化。”
            ——Indigo创始人Benny Landa
  提及未来,王总双眸坚定,他告诉我们上海灵燕的目标是从传统的数码印刷企业向现代化IT印刷企业转型。一方面会在IT技术上持续投入,另一方面会在整个设备流程上建立相对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采购更多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甚至考虑引进更先进的数码印刷设备。在他看来,搞数码印刷一定要做到“两手抓”,硬件、软件都要投入。力争做到内部生产简单、人员精简,外部更好地应对客户大量可变、快速的作业需求,最终提供解决客户作业的全数字化印刷流程。
  王总提到,整个数码印刷的存量市场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竞争也愈加激烈。而现有的潜在市场仍是块“处女地”,属于有待开发的朝阳产业,应该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其中。传统的业务模式早已烟消云散,现代的营销需要为客户提供技术平台和真正可行的解决方案。现阶段,我们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业务量的问题,而是面对更多要求更高的订单,我们是否能真正完成好。
  当许多数码印刷企业跻身于以门店、快速服务,响应服务商业印刷、建筑图文的扁平化发展方向之时,上海灵燕专注于对印刷流程数字化潜在市场的挖掘。在王总看来,更好的自我认知、更深的透析市场、更大胆的规划尝试,才能真正把握市场先机、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王总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做着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尽管印刷是辛苦、操劳而又琐碎的,但对他而言,选择是一种责任,而担负得起责任是一件幸福的事!

声明:站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网站意见及观点。

全部评论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