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工艺方法是由美国GRACoL组织开发的一种打破传统工艺的新型印刷方法,它主要是应用色度值对印张上的中性灰平衡区域进行控制,通过引入新的参数来匹配图像的视觉效果,从而控制印刷质量达到理想复制的目的。由于目前这种工艺方法还没有公认的合适标准公差,因此对于该方法的推广使用就会造成一定的限制。按照传统以及现存印刷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就是对印版脱梢部位的控制条进行测量,从而调整实地密度和网点增大。由于该方法对操作人员经验要求较高,因而不同操作者生产出的印刷品往往会有很大区别。GRACoL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以控制中性灰平衡为主要手段的G7方法来控制印品质量,通过分光光度计对印张上中性灰平衡部分进行测量控制,以一个新的NPDC曲线(NeutralPrint Density Curve)来匹配图像的视觉效果。由于G7方法对印刷过程中难于控制的网点增大要求不高,因而在降低印品控制难度的同时,确保了印品质量,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今伴随科技的日益进步、发展,图文处理系统的开放性及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当今电子印前系统的基本特征,传统的CTF技术(Computerto - f i l m 计算机直接制胶片) 正在逐渐被C T P(Computer-to-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 技术所取代。CTP技术是将电子印前处理系统(CEPS)或彩色桌面系统(DTP)中编辑的数字或页面直接转移到印版上的制版技术。其工艺流程为:计算机数字文件-CTP-工作站-补漏白(Trapping)/色彩管/OPI/电子拼版-数字打样-CTP版材-印刷。
目前南方大多数商业印刷都省去了胶片的制作,简化工艺流程,避免图像在多次操作中产生误差,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然而厂商对印刷质量的控制仍然主要是靠GATF星标、PDI控制条、GATF数码信号条、GATF彩色信号条、布鲁纳尔控制条等的分段组合来控制印品质量。通过检测控制条上相应的部位,从而获得油墨实地密度值、网点增大值和印刷变形等情况。进而依据实际经验对印刷机进行调节,然后再次检测直到满足印刷要求为止。这样的控制方法对印刷操作者经验要求很高,且不利于获得稳定质量的印刷品。
为了得到更加精美的印张,1996年,非营利机构国际数字企业联盟IDEAlliance (InternationalDigital Enterprise Alliance),召集了美国一群印刷业界的志愿者,希望能为高质量的商业胶印开发出一套操作指南和详细的规范说明书。尽管当时的出版和印刷界已经有了SWOP(SpecificationsWeb Offset Publications)《轮转胶印出版规范书》和SNAP(Specifications for Non HeatsetAdvertising Printing)《非热固型油墨广告印刷规范书》两本标准说明。但人们仍感觉到需要在更广阔的业界活动中配备类似的标准,于是GRACoL(商业平版胶印应用普通要求GeneralRequirements for Applications in Commercial OffsetLithography)应运而生。
G7方法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尽管它的初衷是为商业印刷做的,但G7方法实际上可以用于任何CMYK的成像过程,而且经过测试,已经成功地推广到了很多的工艺上,包括涂料纸和非涂料纸胶印、新闻纸印刷、凹印、柔性版印刷、染料升华打印、喷墨打印、静电印刷等等,而且也可用在调频和调幅加网上。
G7工艺方法是一种建立在CTP数字出版成像和分光光度计检测基础上,以检测灰平衡为主要工艺的印刷品质量控制方法。之所以检测灰平衡是因为:印刷复制过程中,由于印刷技术、生产设备、操作人员以及油墨种类的不同,使得彩色复制不可能做到精确再现,油墨叠印后得到的中性灰色往往易产生色偏。根据麦克亚当的视觉宽容度实验,人眼对中性灰色十分敏感,稍稍的偏色即可察觉,所以中性灰平衡常被作为控制色彩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现在最能反映人眼视觉效果的参数是孟塞尔的三个值:色相、明度和彩度。对于中性灰的测量采用色度坐标值a*,b*和明度值L*来表征人眼的观察效果。G7方法中,将分光光度计引入到质量管理,使人眼的视觉效果直接得以用量化数值进行评判,从而得出一个更加精确科学的判断。
一般来说分光光度计价格昂贵,且很少用于科学研究、测量油墨特性、特种印刷品以外的领域,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很少使用,仅依靠密度计或是人眼直接判断。但是实验表明,油墨密度与孟塞尔值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中性灰密度的大小与明度不是线性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密度计中所使用的滤色片,其响应数值与人眼的感受相差更远。所以用密度计进行测量判断是及其不准确的,它无法模拟人眼真实的视觉感受。针对以上不足,GRACoL组织开发的G7方法较少的依赖油墨的自身表现,它更多的是关注CMY油墨的共同作用,G7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精确定义和控制灰平衡,不以密度和网点增大作为印刷控制过程中的首选方法。其对灰平衡的定义如下:
ND=Log(100/Y)
其中 0<Y≤100
1. 亮调范围 HR
G7方法中引入了一个重要参数:亮调范围HR。亮调范围HR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例如印刷或是打样之后,检测预校准设备中间调密度值的简单方法。它在印刷过程中或印刷完成后,可以对中间调做快速检查。在G7方法中,它取代了TVI(网点增大)来进行整体明暗度和灰平衡的检查。HR需要计算4次,一次是CMY的(HR_cmy),一次是黑色的(HR_k)。而每一次计算需要2次,或者在绝对模式下计算一次(总共2次)。与四色TVI每个色版计算3次共计12次相比,HR是一个绝对测量值,而网点扩大是一个相对测量值,因此由HR反映得到的印刷品对比度和视觉明暗度比网点增大更加可靠。其中:
HR_cmy=ND(
HR_k=ND(50k)-ND(paper)=0.50(typical)
G7方法中,HR_cmy = 0.54(常数),且其色度值为: a * = 0 . 0 0 ( + / - 0 . 5 ) b * =-2.0(+/-1.0),其中单色K的HR_k为0.50。
传统印刷中由于使用原稿、纸张、油墨的不同,反差往往差别很大,而我们在印刷时只能用0~100%网点面积来复制,这就意味着必然会对反差大的原稿有层次上的损失。根据孟塞尔的明度和密度对应关系,人眼对中亮调敏感,对暗调迟钝,我们只能采取保持中亮调,压缩暗调的处理方法。
G7方法在商业印刷中不管任何承印物,其要求就是中间调灰色处,即(50%C,40%M,4 0 % Y ) 处其相对密度值是0 . 5 4 , 色度是(0,-2)。由于该方法保证了中间调的密度和颜色,牺牲的只是人眼反应较迟钝的暗调。因而实现了不同承印材料间的“同貌(sharedappearance)”印刷。
最新的G7中增加了两个新的参数,暗调反差SC(Shadow Contrast),其CMY 色块为(
2. NPDC曲线
G7方法还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即NPDC曲线的定义,它反映了测量中性灰密度和印刷品灰梯尺上原始网点百分比之间的关系。由于中性灰密度是一个定值,而TVI是一个和实地密度相关的相对量,因此NPDC曲线就能够保证更高的对比度和不同设备之间密度的匹配。
NPDC曲线有两条,一条是CMY三色叠印灰曲线(第5列),一条是单色黑曲线(第4列)。
NPDC的校准是把中性灰梯尺比作测量尺,从而结合RIP修正后的网点百分比使印刷机(或者其他成像设备)达到预期的NPDC形状。曲线的修正值可以人工在特定绘图纸上绘制得到,也可以由IDEAlink曲线软件自动生成。N P D C 曲线的灰平衡三色C M Y 组合是由GRACoL专门确定的一组数据,其色度要求大致为a*=0,b*=-2。具体数值见表1。
C 0 1.96 3.96 5.88 7.84 10.2 14.9 20 25.1 30.2 34.9 40
M 0 1.18 2.75 4.31 5.49 7.84 10.2 14.9 18.82 23.14 27.06 31.37
Y 0 1.18 2.75 4.31 5.49 7.84 10.2 14.9 18.82 23.14 27.06 31.37
45.1 49.8 54.9 60 65.1 69.8 74.9 80 85.1 89.8 94.9 98.04 100
35.69 40 45.1 50.2 55.29 60.39 65.88 71.76 78.04 84.31 92.16 96.86 100
35.69 40 45.1 50.2 55.29 60.39 65.88 71.76 78.04 84.31 92.16 96.86 100
表一
GRACoL的Press2Proof(简称P2P)标准样张提供了其标准数据,P2P的第四列为单色黑版值,第五列为CMY三色灰值。NPDC 曲线的绘制是根据P2P样张来完成的。
G7方法工艺流程 在RIP中为G7选用专用的空通道;制CTP印版(在“原始”状态下进行);使用ISO 1#纸张和标准油墨;印刷速度为1000张/小时,色序KC-M-Y);D50光源观察,2°视场;检测P2P样张,校正CTP输出特性;为RIP赋予新的校正值;使用新的印版或RIP曲线,用相同的印刷条件印刷特性标准样;重复检测,达到标准后建立ICC文件(选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