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6日至2022年4月12日,红砖美术馆推出“徐冰:艺术卡门线”艺术新展。本次展览由红砖美术馆主办,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担任学术主持,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策展。展览围绕艺术家徐冰与星际荣耀公司发射的 “徐冰天书号”艺术火箭展开,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艺术作品和对太空艺术历史的梳理,呈现一个独特的展览。
其中,由方正字库与艺术家徐冰合作设计的 “徐冰天书号”定制字体,作为“徐冰天书号”艺术火箭箭体涂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火箭残骸一同亮相展览现场,以文字设计的视角呈现艺术思想与航天科技完美融合的探索与可能。
《徐冰:艺术卡门线》展览海报
“徐冰天书号”:真文字与伪“天书”
徐冰是国际当代艺术界具有影响力,并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他始终以极具突破力的艺术创作拓展着艺术的边界。
2021年的2月1日,一枚名为“徐冰天书号”的艺术火箭在中国酒泉点火发射,这是全球第6025次航天发射,也是首枚以艺术之名发射的火箭。这枚火箭涂装采用文字作为视觉主体,其中火箭名称使用的是方正字库与艺术家徐冰合作设计的“徐冰天书号”定制字体;箭体上布满了《天书》文字,子级箭在完成推进任务后与载荷舱分离,回落地表;此外,火箭内还安装了一个5.5cm立方体形的“天书魔方”,按计划卫星将传回魔方在外太空的即时影像。这些《天书》文字随着火箭经历上天入地的过程,在火力推送、大气摩擦、箭体陨落等自然力量的再造中,呈现出独特的作品形态。
“徐冰天书号”火箭示意图
“徐冰天书号”火箭发射现场
“徐冰天书号”内搭载的天书魔方
作为火箭整体涂装中唯一可以轻松识别的“真文字”,“徐冰天书号”这五个字由艺术家徐冰亲自指导,方正字库设计制作完成。字体融合了黑体与宋体的笔形与特征,在简洁现代的基础风格中,加入代表火箭精密技术的机械秩序感与体现未来科技的时尚元素,为视觉增添灵动、率性的特点。除了“徐冰天书号”之外,整套定制字体还包括中文“徐冰天书号运载火箭目标轨道”,26个拉丁字母大小写、符号、数字,以及24个希腊字母大小写字符。
“徐冰天书号”定制字体
火箭箭体上布满的“天书文字”,来自于艺术家徐冰在35年前开始,历时四年创作的大型装置艺术《天书》。艺术家创造并刻制了四千多个形似汉字却不可识读的“天书文字”,并印制成册,铺天盖地于美术馆中,制造了一个“无解文字”的空间,引导人们对现有知识体系重新提问,并提示对文化的警觉。
在“徐冰天书号”艺术火箭的尾端,徐冰使用独创的“新英文书法”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徐冰“新英文书法”以汉字的笔画为外框,将英文字母以中文方块字的形式来呈现,拥有独特的识别方法和辨认规律。目前,这套书体已被方正字库正式开发为计算机字库——方正徐冰新英文书体,社会大众可在方正字库官网下载正版字体,个人非商业用途可以免费使用。
方正徐冰新英文书体
用文字探索当代艺术与太空科技的边界
“徐冰:艺术卡门线”展览策展人,红砖美术馆创始人、馆长闫士杰表示:艺术火箭被命名为“徐冰天书号”的那一瞬间,标志着徐冰自愿选择跨越“艺术卡门线”,向未知的深空出发,这可能是一次无果的旅行,留给我们一个艺术家远行的背影。他虔诚地期望借用太空的能量开悟自我,用艺术的方式解读宇宙密码;他的艺术实践搅动了两个空间场域之间的引力漩涡,身处其中,迷茫、失语,又在不断寻找新的认知和坐标。
虽然 “徐冰天书号”艺术火箭最终发射失败,没有如预期跨越那道“太空卡门线”,但这次尝试无疑成为了艺术思想与航天科技完美融合的一次探索,为中国太空艺术留下一种向未知挺进的基因,也触发了我们对于艺术与科技的无限思考。
作为中文字体设计领域的领导者,方正字库能够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多彩的字体和定制化的字体服务,可以针对合作对象的品牌定位和特殊需求,通过字体设计凸显品牌的差异性,打造完整的品牌视觉形象载体,透过字体传递品牌价值。由方正字库与徐冰共同打磨的这套方正“徐冰天书号”定制字体,正是以汉字为媒介,通过匠心设计和专业服务,展现出艺术、科技、文字结合的魅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