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举世瞩目的国际盛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2022年2月4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下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奏响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北京城市、奥运场馆和相关活动的冬奥视觉景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2019年8月中央美术学院与北京大学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联合致函北京冬奥组委,志愿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设计开发一套专用字体。冬奥组委复函正式委托了工作任务并对设计工作表示大力的支持。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专用字体,是世界奥运历史上首次进行专用汉字设计并衍生为字库的创举,凸显了中国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彰显了中国的文化特征、文化自信以及开放友好的情怀。
2021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在此次发布会上冬奥会设计专用字体也首次亮相。北京冬奥组委表示,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传递出14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以冬奥口号——“一起向未来”为代表的专用汉字设计成为了营造北京冬奥氛围的重要元素,成为本届冬奥会视觉形象景观的特色之一。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发布仪式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及方正字库设计师团队部分成员出席冬奥口号发布会
齐心协力 周密推进
北京冬奥会专用字体设计项目启动之后,中央美术设计学院将专用字体设计创作任务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重要课程进行教学安排,成立了以杭海教授、王子源教授、刘钊副教授以及北京大学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的方正字库专家仇寅老师、汪文老师及TypeTogether字体设计公司总监José Scaglione、Veronika Burian为核心的专项科研教学小组,同时特邀北京冬奥组委文化 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教授、刘彦湖教授、周博副教授和彭笑贤讲师进行专门的知识讲座。课程结束后学生阳涛、唐潮、姜田竺、张晁彬、叶昂飞、胡阿提·吾兰、李若一、骆淦、陈一玮、鞠文悦、郝益萱等继续参加奥运专用汉字及拉丁文的深化创作。
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进行的专用字体课程结课后全体师生合影,2019
项目从2019年9月开始,创作周期历时将近2年,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汉字研究及方案设计阶段,教学团队按照从“临写到设计”的字体设计方法,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传统书法与近代字体设计的学术讲座,之后安排学生进行经典碑帖的临写训练,并开始进行冬奥专用汉字字体的设计。北京大学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方正字库的专家也参与了具体的教学指导;同时承担起汉字专用字体字库的准备、调整与制作工作。
字体课程受邀专家教授讲座及指导老师们授课现场,2019年
课程第二阶段,团队分成汉字与拉丁文两个工作小组:为了让拉丁文设计体现出国际化的专业水准,项目组特别邀请国际著名的字体设计公TypeTogether的设计总监、国际字体协会前任主席José Scaglione来华进行拉丁文字体设计指导,之后定期与TypeTogether公司专家进行远程沟通,初步建立冬奥会专用拉丁文字体风格,方正字库的导师也全程参与指导与修改工作。
北京冬奥会专用字体拉丁文授课现场,2019年
以字为礼 衷心呈献
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以研究带动项目的教学、科研开启了冬奥专用字体设计的新模式。团队认识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视觉主体为行楷风格设计的“冬”字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根据奥运形象景观设计的统一原则,项目团队用心体会会徽风格的笔意,并溯源从中国书法当中研究和提炼,与会徽图形结构相结合,在总体概念上延用书法的行楷结构、以王羲之书法特征等为设计灵感与结构基础,从而形成多款新的艺术字体设计方案。同时配合相应的拉丁文设计,以体现冬奥会所特有的运动、激情、速度与韵律。
汉字也是整体的艺术,新的设计方案在汉字的点画、结构、行气中努力让古老汉字以新的当代风格传递中国汉字文化与审美,注重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冬奥运动形象景观,为世界奥林匹克文化增加中国汉字艺术的文化遗产。设计团队在之后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与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进行多次沟通并根据反馈意见和赛事实际需求进行深化设计,最终确认了两套字体报北京奥组委审阅。
北京冬奥会专用汉字字体包括汉字和拉丁文的过程设计方案
筑梦冰雪 精益求精
冬奥组委大力支持专用字体设计工作,2021年7月征求了多方专家意见确认了延续北京冬奥会会徽及书法行楷风格的设计方案总体方向。同时在设计方案的最终修改阶段也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刘彦湖教授指导,对文字的笔画走向、起笔收笔等细节处进行了修改。之后也请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叶培贵教授进行指导,在风格上有了进一步的调整,倾向于行楷与魏碑的结合,笔画更加锐利、敦厚,呈现力量感。在起笔、收笔和运笔的过程中,也融合魏碑的风格,凸显刀刻的感觉和笔画阴阳向背的变化。字体整体收腰,撇捺舒展、重心略高,更加充满力量感与精气神。
同时,拉丁字体进入最后修改阶段,在方正字库专家汪文的指导下,拉丁文字设计上增添了书写特征,强调了笔画的粗细对比,使笔画有流畅的手写感觉;此款字体笔画细节处理上较为简洁,流畅性和平整度都较为凸显,整体感较强,且更加亲切和彰显国际化。
中央美术学院刘彦湖教授提供字体指导建议
首都师范大学叶培贵教授提供字体指导建议
北京冬奥会专用字体专家组部分成员及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专家研讨最终字体设计方案修改
花开万树 同心而行
北京冬奥会专用字体设计让中国古老的汉字艺术以现代面貌活跃于民族文化之林;将冬奥文化深深根植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成为人们沟通彼此、联系世界的重要媒介;通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冬奥视觉形象景观,为世界奥林匹克文化再次增添中国文化特色,体现中国的文化自信。一撇一捺,都是汉字书写者衷心呈献给北京冬奥的一份礼物。冬奥之雪花纷扬北京、张家口等比赛举办地,专用字体也广泛应用于冬奥形象传播中,如场馆、火炬传递、海报及多种媒介。
北京冬奥会专用字体在奥运视觉景观中的实际应用展示
助力冬奥 共向未来
在奥运会开幕式中,各代表团入场是必备环节,这一环节中引导牌等细节设计往往也能凸显举办国的文化特色。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入场引导牌采用中国结流线型组成的雪花形状,引导牌上亮起的代表团名称字体,经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的字体专家试验不同字体,并向张艺谋总导演汇报呈现效果,最后选择在方正魏碑字体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由于引导牌是发光装置,在拍摄和电视转播时会形成光晕,所以字体要求较传统魏碑字体减细。通过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的字体专家和道具制作单位的反复实验,最后定为减细20%。
中文字体在引导牌上的尺寸在6-10厘米之间,由于发光管的技术要求,字形最细的地方不能小于3毫米。字体设计师们不断调整字体笔画的粗细,将细的部位加粗,将特粗的部位减细。最后呈现的字体结构合理,笔画粗细更加均匀。体现出魏碑字体端庄厚重、充满力量的中国楷书风貌。
最后的点燃主火炬环节,所有参赛代表团的文字引导牌汇聚成主火炬的大雪花造型。让文字承载着所有奥运健儿的愿望,充分体现出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理念。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代表,也是人类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北京冬奥会专用字体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汉字书写精神,通过将汉字艺术与体育运动中的力量、气势等审美特质融为一体,以汉字书写诠释对冬奥精神内涵的理解,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体育精神、文化魅力,展现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与运动之美。
北京冬奥会专用字体设计团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八个专业分院,并设有造型艺术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和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院曾全程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及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的景观设计相关工作,具有丰富的奥运工作经验。
北京大学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是国家语委科研机构,成立于2005年,是对中国文字(包括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进行字体研究、设计和制作的专业机构,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由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具体工作,其中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负责字库基础技术方面的研究,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负责字体设计和字库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中心拥有丰富的字体研发经验,十多年来承接了中国教科书规范楷体、中华精品字库工程(100款历代精品书法字库)、中国海军舷号专用字体、中国银联专用字体、微软雅黑系列字体、小米手机系列字体、VIVO品牌系列字体等重要项目。
特别鸣谢北京冬奥组委会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