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超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师:丁晓磊
“建筑作为空间活动的载体,其价值从来都是多元化的,我致力于不断探索如何通过优秀的设计来提升城市价值、公众体验、商业盈利的三者共赢。”
-----丁晓磊
每个时代总有一些建筑师,会带着对城市的思考匠心筑造,他们的作品成为历史进程中的里程碑。如今,由UDG城市人居设计院院长丁晓磊设计的作品新希望D10天府项目,就是这样一个融入了时代特质的产物,也是具有前瞻性的文化建筑。
丁晓磊1984年出生,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获建筑学工学学士,之后便专注于居住建筑设计,获得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CREDAWARD地产设计大奖等多个国家级大奖,是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为广泛的超高层住宅建筑师之一,代表作有成都新希望D10天府、常州万博国际广场、哈尔滨保利城、武汉中信泰富滨江国际、融侨天城、济南绿地A8等。丁晓磊目前担任城市人居设计院院长,UDG设计专家委员会评审,正值当打之年的他致力于为城市营造完美的居住品质,用极致的建筑设计来引领未来的居住体检。
丁晓磊认为与公共建筑侧重于“空间性”不同,“时间性”是居住建筑设计的优先考虑维度。假如使用对象是一座博物馆,访客通过既定流线达到不同尺度、色彩、情绪的空间来完成一次仅二小时的周末之旅,而对于一套公寓、一栋住宅楼,一个小区,用者绝不止在物理空间的意义上体验着它,也是在时间维度上释放潜意识深处人体对钢筋石木建筑体的依赖,居住建筑时刻都在考验着建筑对居住人在不同“时间”维度下的感官体验。无论是黄昏归家还是周末品茶,不管是乔迁之日还是十年之约,包络与触摸人体的始终是这个一开始就筑基的实体,优秀的建筑师要在设计之初,想方设法在这个不变的主体里置入可以随着时间推移,与微妙变化的用户需求和而不同的浅层元素。而且相比于同样占据了白领上班族很大比例时间的办公、交通建筑来说,更重要的是,人往往把一天中最柔软的时间段交给了居住建筑,因为睡眠正是在其中度过的。特别是一二线超高层住宅项目,这类项目一般都是豪宅项目,这些项目的客户在家所停留的时间更少,建筑师希望给这样的客户更不一样的空间和精神体验,让空间成为时间的载体。用户们凭信任把自己的衣柜、浴室、床托付给或许从不谋面的建筑师,那建筑师设计居住建筑的理念无论千变万化,都责任重大,免不了指向这种对于人体最柔性与不设防时间的呵护。
新希望D10天府——追求极致的作品
城市中心 顺应需求
一个好的产品,自然也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希望D10项目构建以家庭场景为主的社交新形态。城市会客厅,这是新希望D10项目的核心定位。
丁晓磊提到,希望人们能够加强生活中感情的互动,把外边的场景还原到家中来,创造一种新经济下的内与外结合生活场景。“一个将设计与生活结合到极致的家,一个以现代甚至未来需求为导向的定制产品,就是D10背后的设计逻辑。”
下图为示范区实景
场景革命 定义生活
这种城市中心高密度的超高层采光时长、视线干扰的问题突出,丁晓磊的解决方法是,把建筑物交叉布局,最高的三栋分离式布局,错落布置,打破平缓的天际线,问题也有效的解决。
在设计之初,丁晓磊便在多维度场景打造上赋予了建筑的场景功能性。229米的极致高度加上成都特有的历史文脉气息所带来的体验,视野所及之处可见杜甫笔下的“窗含西岭千秋雪”之景,都是前所未有的。
同时,丁晓磊更加注重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引导。重新定义客厅——在保证休息区面积的同时,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动区,打造城市云端会客厅,由动区决定生活质量。外立面窗户的设计,丁晓磊采用了平推式开窗设计,让房间达到最大程度的通风性,同时又能使建筑外立面保持精致而不被破坏。为了给原本压抑的空间带来生机,丁晓磊的建筑设计采用的都是框筒结构,既有西方细腻的精致做工,也有东方文化古韵的传承,这样的建筑结构还让景观面无剪力墙,可以自由变换,有效观景面可以达到282度,做到超270度观景。
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夫·霍尔写下一句经典的言论:“居住的价值,隐藏于其中最核心的,是人居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能俯瞰城市繁华背景的区域,才是最具有价值的居所。”正因丁晓磊突出、独特、极致的设计要求,D10才能以住宅产品的身份斩获“中国建筑新地标奖”。(于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