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雷曼湖畔一对退休夫妇的Une petite maison(法语:一间小屋)开工了,那是一所面积不过60平米的住宅。一个颇为狭长的空间内——长20米,宽3米,面湖的整面墙上只有一扇条窗,这扇窗的长度从起居室开始经寝室延伸至浴室结束,足有11米长,令人凝神的阿尔卑斯山和雷曼湖的风光尽在眼前。住宅有许多为人称道的细节:给主人的猫狗专用的眺望窗和眺望台、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生活而特别设计的开关等等,屋子的女主人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01岁。设计这座住宅的是主人夫妇的儿子,勒·柯布西耶,他十几岁时特为母亲设计的裁缝桌至今完好地陈设于屋内。
这在我看来是一个有关环境、房子与人(与动物)的温情故事。对我而言,得天独厚的居所并不需要多余的形式。在不同的城市旅行的经验,我常设想:如果从鸟的视角看城市,那么,建筑之间的差异会变得很小。这使我保持清醒:居住最基本的要素没有变。湖畔小屋开工的同一年,柯布西耶发表了他的重要宣言,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的论述。此后的近百年中,尽管建筑的形式衍生了丰富的变化,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时至今日柯布西耶所指的居住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我理想的居所会是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背山面海、开阔的田野、森林中的木屋、乡村、山脉、在春天时盛开着满山遍野的野花、 鸟鸣、自然界的动物繁衍,这些环境因素远胜于房子本身。抑或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旧居甚佳,因为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故事。
作为一名设计师更愿意在这个基础之上,保留着那些悠久的历史痕迹,添加入一些自己的设计元素。甚至那些老旧的整体布局显得有些不合理,基础显得那样的不合时宜,但却阻止不了它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绝佳居住环境。
有人说:“家的模样,决定生活的模样”,但我觉得反过来同样成立,那就是“你生活的模样,决定了家的模样”。所以,从职业的角度,我会从“生活方式——室内——建筑”来思考。如果以此来打造自己的居所,那将非常的完整与完美,房子在周遭的环境中是显得那样自然,不管是建筑本身,还是室内的空间都将与周边的环境息息相关,处处显露出自然与朴实的风格。室内设计也应该保持和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与建筑一致的基调和脉络,并形成设计上所拥有那独一无二的风格。家可以奢华,当然也可以朴实无华。
我自己的房子,首先想到的是有一个大厨房,功能一应俱全,并已达到专业化标准的厨房,这是居住的基本要素。我还需要一个画室,在那里进行创作与绘画,那里将是一个充满了想象、静怡、并让人精神上产生愉悦的一个空间。其他的空间不一味地地追求大,但一定需要依照主人的个性与生活方式来制造空间,而不是按照现行的常规标准来设计自己的空间。如果房主是一名运动员,取而代之地他就需要一个供自己训练和健身的空间场所。所谓订制也就是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时下的设计风格去进行设计规划。如果根据自己的独特性来设计自己的理想空间,或许你将会发现卧室、客厅都不需要那么大的空间。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制造出不同空间,作为我自己的话,我会养一只大狗,如果空间再大的话,我甚至于可能养一匹马。
张成喆居所内,厨房与画室是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
将情绪、爱好都在容纳自己的居所中,却不一定是指很大的房子亦或是周边有很绚丽的景观。但是如果你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就会用心为生活营造出那座只属于你独一无二的居所。 “家是人们在世界中的一角”,人,始终是房屋中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没有人本身的存在,那么所有栖居的理想也将不复存在。
IADC涞澳设计创始人张成喆在家中
关于张成喆
设计师张成喆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是目前中国炙手可热的室内设计师。他的设计沉静、简洁并富有创意,他认同“潮流易逝,但风格永存”,设计必须服务于事物最核心的价值与理念。2007年出版个人作品集《喆思空间》,其设计作品常发表于国内外专业及时尚媒体如《安邸AD》,《家居廊》等,多次荣获国际、国内专业大奖。
设计之外,张成喆喜欢摄影、绘画、烹饪,追求自然随性、洒脱精致的生活。他认为,要做一个好设计师,首先一定要做一个好的生活家,爱生活,才能有更多好的作品,这就是张成喆的设计秘诀,也是他的生活哲学。
张成喆历年获奖
2017 AD100
2017 A' 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金奖
2017 美国TOP100全球影响力华人设计师
2016 iF设计奖-最佳办公空间
2016 a&d Trophy Award-最佳商业空间
2016 Red Dot红点奖
2016 WAF-INSIDE-最佳展示类
2015 法国双面神INNODESIGN PRIZE国际大奖金奖
2015 久诺金盘奖分赛区年度最佳住宅奖及媒体推荐奖
2015 国际设计大奖金创意奖地产类-金奖
2015 中国金外滩最佳售楼处空间奖
2015 IAI亚太区设计优胜奖
2014 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之年度软装陈设空间大奖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