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人对设计的理解存在误区,以为设计就是眼球经济。其实设计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中国需要依靠设计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有着“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美誉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米兰设计周正在火热进行中,柳冠中也来到“设计之都”米兰,参与设计周的相关活动并参观主要展览。年近七旬的他虽然头发花白,但依旧精神矍铄、目光如炬、脚步轻盈。他表示,设计是一项不断提供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程度、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设计环节也是产品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之一。
柳冠中告诉记者,设计的本质应当是解决问题,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实现经济转型。然而,现在社会上对设计存在误解,以为设计就是造型美化、就是一些能吸引眼球的东西,很多所谓“文化创意”的小东西看着挺好玩,买回家没多久就成了累赘、鸡肋,这样只能助长消费者盲目消费、喜新厌旧的心理。
“中国有13亿人口,目前发展还很不平衡,我们的资源很匮乏,很多人的生活亟待改进,而一些大众媒体只关注少数人的时尚、奢侈品,把这个当设计,并且把老百姓和设计专业往歪路上引。设计不是美化,不是阳春白雪、茶余饭后享受的东西,设计是核心竞争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柳冠中说。
柳冠中认为,设计和技术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然而中国近期以来对设计重视不足,只重视技术和引进。他说:“中国需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能完全模仿外国的道路……中国的创造力从来都不弱,但因为近百年来我们落后了,于是老在模仿,以为外国的东西就是好,却忘记了自己去研究。”
“如果一直想走模仿、引进的捷径,最后的结果就是外国有的我们不一定有,外国没有的我们肯定没有,永远没有,”柳冠中说。
柳冠中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拥有自己的设计教育理念。他告诉记者,设计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特性,需要物理、机械、心理、人文、经济等各方面知识,所以设计教育不能光是上课听课,学生必须亲自从事设计,在实习课题中训练自己,通过4年时间学会扩展知识的能力。
“学习设计就必须从事设计,而且不断反复实践、融会贯通。设计不是回避矛盾,而是寻找矛盾、针对矛盾、解决矛盾。设计是能力型训练,而不是单纯依靠知识的灌输,”他说。
[柳冠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任;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等。
198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多年来勤奋耕耘、为人师表,奠定了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体系,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和理论家。其教学、学术和设计实践活动遍布大江南北,培养了大批该专业的教学和设计精英、骨干;其“生活方式说”、“共生美学观”、“事理学”等理论方法在国内乃至国际设计界都产生了导向性影响,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
教学教改和学术成果获国家级二等、银奖,省部级一等、二等奖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等、一等奖、金奖以及国际评委提名奖等;设计成果获西德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设计理论被德国出版界刊登;教学思想、理论、方法被国内绝大多数院校相关专业和企业采用、推广;培养的学生已在国际著名企业(如奔驰、西门子、飞利浦、大发、大众等)作为设计骨干。
作为教师,每年都超额1-2倍完成教学工作量。除了带研究生、博士生外,还为本科一、二年级上基础课,为高年级上专业设计课;同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还频繁地主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横向研究课题,带领学生参加国际设计竞赛,并频频获奖。
柳冠中教授简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 博士导师 政府津贴学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系统设计工作室总设计师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任
香港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中南大学兼聘教授、博士导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兼职教授
成果:
77年 作为主要设计者,完成毛主席纪念堂灯具设计并主持工艺、技术实施。
83年 “节点”设计获西德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
84年 留学回国筹建了国内第一个工业设计系。成为该学科国内学术带头人。
89年 “节点”设计获轻工业部首届工业设计一等奖。
89年 被“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 名古屋年会邀请大会发言,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世界设计最高讲坛。
89年 被“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设计名人”之一。
91年 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派授予“归国留学突出贡献”奖章。
92年 主持制定的“工业设计教学大纲”获北京高等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96年 专著“设计文化论-苹果论”获北方十省优秀图书二等奖 。
97年 主编并专著“工业设计学系统教材”获北方十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97年 主持的“工业设计专业”被轻工业部评为唯一重点二级学科。
97年 主持交通工具造型设计国际研讨会,并发表主题论文,获一等奖。
98年 主持中国首届工业设计教育研讨大会,作主题发言,获一等奖。
98年 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杰出访问学人”奖并被聘荣誉教授。
99年 主编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我的论文获特等奖。
99年 被邀在亚太国际年会上作主题发言。
99年 主持“手机概念设计”获第9届全国美展银奖。
99年 澳门回归纪念笔创意设计获北京市工业设计大奖。
2001年 主编及专著“工业设计学系统教材”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及国家教委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1年 主持设计的 “个人身份确认装置概念设计”获经贸委轻工总局主办的第一
届中国工业设计周“优秀设计大奖”。
2001年 主持设计的“移动电话概念设计”获经贸委轻工总局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工业
设计周“优秀设计金奖”。
2001年 主持设计的“银河并行计算机系列机柜设计”获经贸委轻工总局主办的第一
届中国工业设计周“优秀设计金奖”。
2001年 主持设计的“飞向未来”概念航空港与组合飞机系统概念设计获经贸委轻工
总局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工业设计周“优秀设计金奖”、并获2001年首届“艺术与科学大展”国际评委提名奖。
2001年6月 主持的“多元化城市交通工具系列设计”获2001年首届“艺术与科学大展”国际评委提名奖。
1997年-现在 多次与德国奔驰“BENZ”前景设计部合作,参加“Carin China”概念设计workshop主持的我系参赛作品获一等奖一次;02年参加德国Pfozheim汽车设计竞赛入选赴德作品2项,获品牌创意奖1项:04年再次获德国auto motoe & sport 主办的国际汽车设计邀请赛最佳市场策划奖、最佳汽车内饰奖。
2000年 “人为事物科学--设计方法论”一文被德国HOCHENHEIM出版社登入“设计师必读”一书中(SBN 3-89850-018-7)。
2003年被特邀在第6届亚洲设计大会发言-“生活方式形态模型研究”。
2003年10月10日任《中英工业设计发展论坛》中方主席,并作主题发言--“生活形态模型--从”事理学“角度阐述工业设计”
2003年主持参加“北美国际汽车概念设计邀请赛”,获“院校集体奖”、04年再次获两项Alias优秀奖
2004年被德国著名“iF”机构聘为中国地区04年iF优秀设计评审委员
2004、05年两次被清华大学评为优秀博士生导师
2004年在第2届中国工业设计周“国际设计峰会”作题为《走当代中国设计之路》的主题报告
2001-05年 四次被清华大学评为“良师益友”称号。
2005年11月被评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创立了“方式设计说”、“事理学”理论、“设计文化”学说、“共生美学”、“人为事物科学”、“设计学”、“系统设计思维方法”等理论,被世界先进国家该学科理论界承认及引用。并成为中国设计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由于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贡献突出,2007年8月22日,柳冠中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7年获中国设计贡献奖--风云人物金质奖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