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幼坚:好设计为品牌注入生命力

资讯频道 - 人物访谈 来源:中国设计在线 作者:selin 2013-10-08

在您的设计当中始终贯穿着中国文化元素,正如您自己定义的“东情西韵”,您是如何做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如何看待中国风?
中国文化中优秀的、有内涵的东西非常多,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现在很多艺术家在作品当中使用中国文化的符号,期望以此赢得国际声望,得到媒体和客户的注意以使自我到达一个更高的领域。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正常的过程。但是对我自己来说,在这个领域做了这么久,风格和心态都非常稳定了。我从不会刻意做什么。但身为中国人,我想这些东西是融入在血脉当中的。我不否定我是非常专注中国的文化,只要有机会我就希望加入一些中国文化的元素,但也是因为市场有这样的需求,这些设计才能够得以被认可和褒奖。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或是表达我自己的定位和喜好,那我无需将他放在一个商业的层面中去完成。

您与非常多的世界级品牌有过合作,如何看待品牌发展当中设计所扮演的角色,设计的立场和价值?
设计与我的意义很简单,它是一种包装的手艺。我要做的就是用心观察,与客户充分的沟通,深入将品牌的核心价值和DNA提炼出,而后通过设计将其呈现与表达。一个企业再好,产品再好,如果没有经过设计的话,他的生命力也无法长久。我觉得,一个好的品牌区分与其他品牌的特性就是其值得发掘的地方,它的发展空间也在于此。

您认为作为设计师,如何能够形成其在行业当中的价值或者说名气?
跟艺术家一样,作品好是最重要的。也许你会有疑问说艺术跟设计是两回事,但我觉得如今设计跟艺术已经融合在一起了。现在中国最好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很多都有很浓烈的设计味道在里面。艺术家跨界跟品牌合作设计的例子越来越多,很多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艺术家的观念在逐步改变,从高高在上到雅俗共赏。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

那么您认为一个好的跨界设计师都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首先不要刻意去把跨界当成一个成功的途径,想要依靠跨界吸引眼球博得注意力,毕竟这不是长久之计。跨界应当是你跟随自己的内心慢慢的、自然的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你因着对另一个领域某个元素的喜爱受到吸引和启发,然后将两者做一个完美的融合。不要怀着很大的目的。

在您与各个品牌的合作当中,设计带来的竞争力是否等同于产品竞争力?这两者分别要如何进行评价和分析?
这个问题我没有特别想过。一般都是客户来找我然后我做产品的包装,这两者是否等同,很难说。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是希望通过包装设计将这个产品做一个更好的呈现。但是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很难去做一个比较。如果产品不好,设计怎么做都没用。

您对好的设计与好的设计师,是否有自己的定义和衡量标准?
我觉得永远都要怀着儿童的心态,很纯净,对生活永远充满好奇。因为如果希望产品跟够跟消费群体产生共鸣,这个关键点无疑是需要通过设计的观察来创造和开启。另外还要永远保持幽默感,再就是要有包容性,要做一个“花心”男。

“永远都要怀着儿童的心态,很纯净,对生活永远充满好奇。”——陈幼坚

本来转载自“2013亚洲设计管理论坛”  

陈幼坚 Alan Chan,华人知名设计师,逾40年广告及设计生涯,集设计师、品牌顾问及艺术家于一身的陈幼坚,带领公司荣获本地及国际设计奖项超过600个。自2000年起,陈幼坚从纯粹的商业平面设计走向艺术领域,除了两次入选上海双年展(2002及2006年)及「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2009年)外,陈氏亦是首位获邀于上海美术馆举行其商业及个人纯艺术作品展的香港设计师(2007年)。2002年,陈幼坚应日本最负盛名的平面设计画廊Ginza Graphic Gallery之邀,在东京银座举行个展。他于2003年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的回顾展,得到极大的回响。2012年四月陈氏接受了意大利品牌Anteprima的邀请,在全球瞩目的米兰家具展期间发表了iPhone摄影作品系列「iEye爱」。

声明:站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网站意见及观点。

全部评论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