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刷方式下的数据库管理

资讯频道 - 新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selin 2011-06-20

   传统的印刷业是由出版社将书稿交付印厂,接到传统打样效果,印厂印好书后再交付出版社,然后由出版社统一进行发行,直到读者手里。今天,这一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因为数字技术的介入而变得多样化、复杂化、跨领域化,流程也变得更加快速和便捷。这其中书籍内容也更多地以摸不着的数据形式在各个环节中进行交换流通。数字印刷实现了即需即印,而数据库也成了数字印刷方式下出版社最大限度降低浪费的“虚拟库房”。

  虚拟库房实现“零库存”

  一本书从交到出版商手中到大量印刷,再到推向市场的时期,之后需求量开始大量降低,再往后需求量就更少了,这就到了印刷的长尾期。在长尾时期实际上对于数字印刷方式来说,印刷并没有结束,因为无论多小的数量数字印刷都是可以随时实现的,可以一直印刷下去。因此要将以上谈到的整个印刷过程完好地实现需要运作的周期很长,不论什么时期都不能将数据丢弃。这时,图书数据库管理工作就在数字印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虚拟库房有利于企业盘活资金,减少库存占地,以及报废率。

  世界大型按需出版商闪电源公司(Lightning Source)前总经理柯尔比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说,全球的出版商都在面对着如何让书籍的作者更加获利、如何让书籍的内容最大限度地以各种形式传递到读者手中这两大问题。

  他说,今天,美国的出版人在寻求解决办法,传统的出版正在把自己的图书库转变成图书数据库,以模拟库存的形式存在。建立了图书数据库的出版社的财务总监都开始深有体会地意识到建立图书数据库给出版社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企业对印刷成本的控制也从单位印刷成本朝着图书的单位销售成本进行转变,整个转变的过程以及利润来源通过数据统计方式也一目了然。这就是将实际的库存通过数据库形式存储的一种表现,由此也带来了图书出版的内容的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中国惠普公司打印及成像系统副总裁兼总经理奥雷里奥·马鲁吉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举例说,传统的数据管理是物理性质的,而按需印刷把一个真实的存储变成一个虚拟的存储。例如客户需要印5000份,现在就不需要都印出来放到仓库存储起来,而是虚拟地放在数据库中,把所有的数据文件交给印刷商,随时需要随时印制。为读者、出版社、印刷厂提供了一种新的存储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形式实现,例如网络、实体书店等都可以。

  共享数据库难度大

  数据库管理固然非常重要,柯尔比认为,要想做到让书籍的内容安全存储,就必须有一个自动化的流程和系统,才能真正做到消除出版中的各种浪费。只有利用这个自动化的流程可以让书籍广泛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才能做到图书以各种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数据库管理以及自动化流程的实现必须依托于精心设计的IT数字化的工厂。同时,柯尔比认为,数据库需要做到对于出版社和印刷厂双方来说是透明和共享的。

  但业内人士认为做到数据共享难度太大。据了解,传统方式下数据属于单方面的资源,不需要也不能做到共享,双方都不会将数据随意外流,这是核心商业机密。一方面,出版社得到的版权也只不过是作者的授权,真正的版权还是属于作者本人,因此出版社不愿意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来运作,因此出版社希望可以通过授权将数据的控制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如果印刷厂将一部分业务直接通过网络实现,读者是通过数字印刷企业的平台营销直接获得的内容,这些读者就成为印刷厂的读者客户群。那么印刷企业是否会将自己的客户资源通过出版社的授权转交给出版社手中呢?无论什么形式的客户资源的外漏都意味着发行利润的转移。但对此,出版社认为,印刷企业只是实现了电子到纸质的加工过程,其在这个加工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应当的利润。双方各执一词,关于数据共享很难调和。

  电子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项目部主任李弘认为,目前印刷企业想进入上游做出版,发行也想进入出版领域,而出版社也希望通过电子阅读器和数字印刷设备延伸到下游的发行和印刷。未来彼此逐步融合肯定是趋势,但是李弘认为如果各自都“瞅着别人手中的饭碗”、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那么最后只会是无序的恶性竞争,最终代价将是产业链得不到正常发展。

  搜索引擎可发挥最大效力

  数据库的建立不仅是为了方便出版社和印厂自己,更是方便读者,是为了让书籍读者最大范围化。如果没有搜索引擎作为庞大数据库的支持,这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出版社需要学会把自己的书目内容编辑成数据库,并把数据库放在一个可管理的搜索引擎下便于读者发现这些书。

  此外,数据库管理还涉及版权保护的范畴。因此不仅需要符合法律要求,更需要和其他相关行业进行衔接。例如如果需要在书籍上面印制个性化的可变数据的话,那么一对一的可变数据就需要更严格把关,包括物流等方式都会有所不同,进行实时跟踪。据有关媒体报道,可变数据印刷的主要推动力就是数据库技术。例如将书送给某个人,这个人的姓名,就需要用喷墨数字印刷机将具有可变数据性质的人名印制到书籍上,并且有详细的物流数据在数据库中进行对应,实时追踪书籍的流向。

  李弘建议,可以有一个第三方的数据平台,不局限行业,有读者群基础,出版社将内容资源放在这个平台上,给予平台服务费用,出版社将授权机制控制在自己手中,读者在进行购买和印刷时需要出版社授权给印刷企业印制。这样各取所需,比较和谐

声明:站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网站意见及观点。

全部评论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