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吴文化起源于5000年前苏州的稻谷文化和渔捞文化,故为“蘇”。苏州市农业委员会传来消息,备受人们喜爱的“苏州大米”有了自己的形象标识。反复酝酿、精心设计的“苏州大米”logo昨天新鲜出炉。
苏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拥有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其中,苏州“稻作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稻作起源最早、稻作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南宋开始,苏州地区水稻生产就享有“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美誉。目前,在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中收集整理的苏州地方水稻品种资源有近百个,水稻品种非常丰富。苏州地区水稻生产耕作水平、品种更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栽培技术以精耕细作为主,产量稳定,独特品种一直保留至今。
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大米不仅产量丰富且个个圆润饱满,具有软、糯、香的特点。米粒优良的外形是苏州大米最具代表性的名片,“苏州大米”形象设计方案,将米粒轮廓作为背景外形,同时把苏州湖网密布、灌溉便利、土地肥沃的地理特色与“吴”文化结合,形成一个极具艺术性的“吴”字。记者注意到,新鲜出炉的“苏州大米”logo整体结构简洁、大方,涵括苏州地理特征、鱼米之乡特点和悠久文化历史,极富苏州地方深厚传承。
记者了解到,改革开放后,苏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四个百万亩”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从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的角度,永久性保护110万亩水稻田。市农委积极推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提档增效,包括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强化,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政策性保险等各类粮食生产政策性补贴,有效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市历史上推广了常农粳3号和5号、武运粳7号、嘉33、常优1号、南粳46等突破性品种,并推广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级稻高产栽培等关键技术,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