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以“设计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7中国设计红星奖颁奖活动,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今年共收到2313家企业的10044件产品参评,2017中国设计红星奖至尊金奖、金奖、银奖、原创奖等奖项纷纷揭晓。
当天,工信部、北京市科委等十余家单位的领导,以及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组织、设计园区、研究机构和院校、设计公司和获奖企业代表近800人出席活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方向指引、明确部署,对科技创新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要求。而设计,是集成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与社会经济要素,基于智力和创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生产、生活价值和品质的创新活动,是科技与文化紧密融合、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典型形态,也是加强国际交流、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北京市科委副巡视员刘晖在颁奖典礼上致辞时表示,充分发挥设计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战略工具作用,依托品牌活动和文化传播,积极培育新业态,激发产业内生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北京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当天,2018中国设计红星奖也宣布启动。
12年万件产品彰显设计之都影响力
2006年在市科委的支持下设立中国设计红星奖,十二年来,始终遵循“公平、公正、公益、高水平、国际化”的办奖原则,累计吸引33个国家和地区的5700余家企业、近5万件产品参评,成为全球参评产品数量最多、最具中国代表性与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奖项,被誉为中国设计界的奥斯卡。
2017年参评数量创纪录的突破1万件,连续四年成为全球参评数量最多的工业设计奖项。今年共收到2313家企业的10044件产品参评,同比增长40%,企业设计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2012年,北京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中国设计红星奖是北京“设计之都”建设的标志性活动,该奖项的设立为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今年红星奖参评情况呈现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龙头企业、大院大所及跨国企业汇聚,有中国中车、中国商飞等行业龙头企业,也包括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生命学院等大院大所,还有跨国企业如西门子医疗、哈曼卡顿等近百家企业。二是科技创新成为显著标志,智能化产品大量涌现,在今年参评产品中,近半数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领域相关。如全球第一款商用5G无线通信设备、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部件技术壁垒的七轴协作机器人等。三是科技文化融合创意无限,如李宁超轻13跑鞋重量轻,利用中国传统织锦外观及缂丝工艺的原理改良一体织造技术,满足了不同功能需求等。
参评产品从最初的以家电家居用品为主,到目前涵盖尖端科技、精工制造、生活创意、人工智能等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产品设计也从单纯注重外观,到集成材料、工艺、功能、服务等的全过程创新设计,充分反映出中国工业设计集成创新的多元化和适用性。
“这12年不仅见证了设计的发展,而且见证了中国发展轨迹。红星奖产品现在更加多元化,有更多高科技产品,比如高铁和大飞机,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在各方面重要的发展。”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人可对红星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促进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相融合
北京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科技资源,为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中国设计红星奖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创造出更符合人民生活需要的高质量产品。
今年的红星奖获奖作品中,“大碗茶情怀”是老舍茶馆参评的“老二分”礼盒产品,是展现企业文化的代表性产品,于不经意间,默默传承着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别样情怀;“中国象棋”,将中国象棋按照七巧板的形式进行抽象简化和立体化设计,生动而有趣。这些产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设计师们运用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并赋予其新时代元素,推动了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设计产品的需求。
据悉,在今年的参评作品近半数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领域相关。其中,中科院软件中心的数字科技馆服务系统设计,首次实现了虚拟陈展以及陈展内容的无限扩容;洛可可设计将中科院团队研发的全新人脸识别算法应用于智能生物识别终端,助推前沿技术向成果应用的转化。这些产品,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成果,融合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既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成就展示;相关成果的转化应用,也是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科技创新红利与公众分享的宣言。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型企业的参评也成为另一大亮点。其中国家、地方两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参评企业数量的22%。参评产品则囊括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国产支线喷气式客机;我国首单符合欧洲TSI标准的马其顿动车组和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塞尔维亚电力机车项目;中兴通讯代表全球最高水平的5G高频段通讯基站等高技术产品。红星奖努力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的要求落实到产品评选的实际工作中,成为激发企业技术创新、营造全社会创新氛围的重要平台。
此外,“设计让生活更美好”的时代主题在红星奖的参评作品中获得了更全面的诠释,“23平米LOFT”设计配备了3大模块智能系统,在起居室、餐厅、健身房等之间实现自由变化切换,很好地体现了“房子是用来住”的要求;“机器人行李箱”集成了射频跟踪定位技术、激光测距技术、避障与导航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模块,实现自动跟随及自主避障功能,释放双手,提升了出行效率。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设计红星奖委员会主席朱焘表示,红星奖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设计奖项,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设计正在推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不断展现出“中国创造”的自信与独特魅力,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与社会民生改善。
设计领域涌现“北京力量”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在历年的红星奖中均斩获颇丰。今年北京获奖企业50余家,获奖产品70余项,分别占比21.6%和20.8%。北京参评企业中,37%的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体现了北京显著的科技创新优势。
今年红星奖的最高奖“至尊金奖”就花落北京,由北京牛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的“小牛电动车M1”摘得此桂冠。此外,由峰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小米生态链工业设计团队设计的“米家激光投影电视”获得了红星奖金奖。另一款获得红星奖金奖的产品“质子治疗系统”,由北京智加问道科技有限公司设计。这些获奖产品,引领了生活趋势,极大地改变使用者的体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据介绍,从参评企业、产品综合来看,北京企业的创新研发优势十分显著,如:曙光云服务器,是全球首款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用于公共安全监测领域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属国际前沿科学与技术领域;北京数字精准医疗科技公司研发的用于微创肿瘤手术的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融合了当前医学和光学领域顶尖技术。大批前沿尖端技术的研发、转化、应用,彰显了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引领者作用。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提出,要紧扣文化中心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功能定位,聚焦设计产业自身提升和设计提升产业两方面,带动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与成果推广应用,培育一批设计服务及文化科技领军企业。而今,中国设计红星奖中的“北京力量”已然形成,成为了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的引领者。
北京“设计之都”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融入全球创新设计网络,推动北京设计走向世界。北京提出打造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征程中,体现科技与文化融合、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中国设计红星奖,正是其中的主要贡献力量之一。
新时代新愿景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及消费需求的变化,人民需要更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设计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提升产品美感、性能、品质等方面发挥出了核心作用。
在今年的获奖作品中,管家机器人作为现代家居智能化家电,具有净化清洁、加湿空气、互动娱乐等功能;华帝魔碟灶的翻转炉头给燃气灶市场带来了创新,为现实问题提供了巧妙、科学的解决方案……“许多产品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设计的方法解决社会的突出问题,大大提高了生活的质量。”现场观众说道。
诸多产品参评红星奖,不仅为人们展示了新中装、新国服、智能家居、共享单车、文化旅游等新兴消费品类的产品,同时也助推了以中国商飞、中国高铁等为代表的中国创造品牌塑造及传播。设计在强化企业创新力提升的同时,也在不断提供新供给,满足新需求,为人民创造出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12年一轮回,既是中国设计红星奖的总结收获期,也是提升北京设计能力,扩大北京设计品牌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的起步期。未来的道路上,红星奖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设计产业发展,通过设计推进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设计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作用,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
北京正值加快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设计红星奖将是推动文化科技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将在推进北京设计的全球化进程中,积极拓展新领域,不断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开放、包容、共享的国际设计大奖品牌,推动中国设计与世界设计的交互融通,践行“设计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理念。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