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九墙系列之《旧居回响》
◀《复兴 “活字文化”:字在》
《胡同里的房中房:大栅栏内盒院》
以“设计·责任”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日前在关山月美术馆、深圳市工业展览馆、华·美术馆、EPC艺术文化中心同时拉开帷幕。本次设计大展通过展示优秀设计和公共艺术案例及文献,来追溯中国设计发展历程以及追问设计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
★通过设计重新思考传统文化
在关山月美术馆举行的“设计案例展”是本次设计大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主题展览。该展从社会创新、品质生活、传统再生、生态和谐四个方面汇集170多个案例近300件作品,以案例的方式呈现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跨界综合设计、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等多个门类的中国设计。
众多的设计案例中,有近九成设计的载体都是传统文化,从《传统手工艺的再设计:炭陶设计开发》、《绽放古老手作之美:莨绸设计》、《从工业遗迹到创意广场:首钢园区西十筒仓》、《宋刻本的印刷重生:朱熹刻宋》、《疏朗空灵之美:彦辰欧楷》、《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视觉形象及符号系统设计》等等案例中可以窥见,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通过设计焕发新机,以全新的方式与大众发生联系。
譬如,设计师刘小康带来的《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知竹》便是对中国的竹文化一种现代诠释。刘小康认为,对中国人来说,竹不单是一种材料,更是一种文化。中国汉字中以竹为部首的字非常多,这张海报所表达的,就是我们生活与竹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另一个有趣的案例则来自《胡同里的房中房:大栅栏内盒院》。北京古旧四合院不仅是珍贵的历史传统建筑,更是老北京的传统文化符号。然而,这些危旧的百年老院存在着使用与保护的长期矛盾。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设计师沈海恩和他的团队用“内盒院”巧妙地化解了这一难题。所谓的“内盒院”就是一个对古旧建筑功能进行更新的预制化模块建造系统,本质上就是“房中房”,通过现代的设计让“老胡同”旧貌换新颜。
来自深圳著名设计师韩湛宁的作品《复兴 “活字文化”:字在》是国内首个活字创意品牌。其以“字在”二字的汉字为核心进行字体设计,以汉字最为代表的字体 “宋体”的基本构架,融入活字字体形态与传统印刷的形态元素,为标志镌刻上了深厚的文字历史烙印,同时增添了水与墨的流动气韵。
★公共设计融入大众生活
正在EPC艺术中心举行的“公共艺术案例展”主要围绕公共艺术与国家形象、城市建设、人文关怀、公共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呈现近十年来全国范围内的20多个公共艺术优秀案例。作品形式不局限于雕塑、壁画、装置或景观等静态性公共艺术,还包括公共艺术计划、公共艺术节等动态复合型公共艺术。
青海原子城、郑州东风渠1904公园、石节子美术馆、海上丝绸之路公园、海安街道美术馆等等公共艺术案例,展示中国当下公共艺术丰富形态的同时,也探讨公共艺术跨界的诸种形式以及公共艺术介入社会文化、城市空间、大众生活的多元化可能。
知名艺术家徐冰耗费两年时间做创作的作品《凤凰》以3D打印的形式与深圳观众见面。该作品的制作材料取自北京建筑场馆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废料,包括了建材、建筑工程设备、劳动工具、民工生活用品等众多现场材料。艺术家把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和对当代文化的思考进行转化,将这个庞然大物以沧桑又华美的感觉讲述着艺术与资本的共谋与紧张。
静观岁月变迁:《九墙》系列公共艺术作品则将触角伸向与市民生活相关的街巷,作者跑遍成都、南昌、杭州的各个角落来调查和寻找那些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老墙,触摸老百姓心目中关于城市老墙记忆中那份诗性。这些作品关注当代城市空间变迁,贴近生活,作品与观者互动,艺术与思考共融,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创新与探索精神。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