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9:30,以《从灵感模式到商业模式》为主题的中法设计高端对话,在北京当代MOMA艺术园区的云阶MOMA大讲堂展开。这是本届北京国际设计周系列活动中,最重要的艺术交流项目之一,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曾辉先生亲临现场并致辞。
《从灵感模式到商业模式》请到了来自法国设计大师、设计师品牌LEXON创始人Rene Adda与中国四位新锐设计师对话,共同探讨设计产品的商业化之路。这四位中国设计师分别是台湾著名设计师、红点奖获得者叶宇轩、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总监张欣、著名建筑设计师宗澍坤以及年轻的独立设计师张晨。
在演讲环节,Rene Adda先生带来了名为《设计师 + 生产商 共享激情》的主题演讲。作为世界顶级设计师品牌LEXON的创始人,Adda先生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与超过40多位来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合作,其中不乏这个时代最为顶尖的设计师。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从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投稿中,挑选出合适的产品,投产并销售到全球85个国家的5000多家LEXON门店。对于“从灵感模式到商业模式”这个议题,他无疑是当今最有发言权的设计大师之一。
在演讲中,Rene Adda一直强调“激情”这个词,他认为,这是一切伟大设计产品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而设计师的自我定位,是Rene Adda最为关切的话题。他曾与许多极具天赋的年轻设计师合作,也见到过无数拥有潜力却始终无法成功的设计人才——他觉得这些问题多源于职业设计师对自身定位的认知,是否恰当。他提出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区别。他认为设计师的任务是在产业中不断创新,并且不断深耕技术的发展。这和艺术家的工作是有一定程度的区别的。设计师的目标是市场,而艺术家的目标是博物馆。拥有天赋的设计师,同时要具备许多“兼容”的能力——与生产商沟通、与材料供应商沟通、倾听市场的声音、重视用户的体验,这都是职业设计师必须拥有的能力,他认为天赋加上“兼容”,才能将一个设计师带上卓越之路。
同时,他也指出设计产品的生产商同样要具备激情,要与设计师一样不断追求新思路——不同于之前国内普遍的认知,在整个设计产品的商业化环节中,生产商的质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前国内业界,普遍认为对于设计产品来说,好的概念和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但Adda先生说,大部分人不会因为一个产品有设计感而多花钱,人们是在为产品的质量买单。他列举了一些LEXON的经典产品,十几年来都未被淘汰,一方面是因为其设计出众,但更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这也是中国业界需要重视的问题。在演讲中,Adda先生秀出了LEXON在2014年即将投入市场的新品,这些新品还处在模型阶段,这也是从灵感模式到商业模式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Adda先生演讲之后,四位中国设计师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总监张欣说,北京市政府之所以投入这么大的力量来做“BJDW”这个项目,就是要打造一个平台,与国内外设计师、生产商、销售商、采购商合作,一同推动“设计消费”这一概念,将“设计落地”。
而台湾著名设计师、同时也是本届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合作设计师叶宇轩先生,以《Yehidea 的灵感与商业模式》为题,以自创品牌Yehidea为案例,探讨本土设计师的创意元素及发展途径。在对话中,与Adda先生就设计师与生产商之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说他在08年来北京的时候,想跟一家陶瓷工厂合作,但是1万份的起订量让他难以承受。设计师很难遇到有见识的工厂,而更多的时候是设计不够好,很难占据市场而工厂拒绝合作。Adda先生说,在法国,LEXON团队评估一个产品都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这是一个赌注,每一个产品都要准备几十万美元的投资。在中国,很少有年轻设计师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支持,没有试错的机会,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只能将作品止步在图纸上。但同时,他也指出,中国人的设计,除了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还要了解我们的市场,我们的消费的行为是什么?设计师要给自己和自己的产品定位,要坚持自己的设计原则,更要坚持作为一位中国设计师的特色。
大陆著名设计师宗澍坤和新锐设计师张晨,则分别从各自的设计领域出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今年创立自己品牌的年轻设计师张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中国当代年轻设计师的努力和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她同样提到,没有生产商的支持,中国年轻设计师很难将设计作品量产。她选择《手作》作为自己的演讲主题。在演讲中,她一方面认为“手工制作”是一项极具特色的产品生产模式,但同时也隐含了中国年轻设计师们所面临的现状。
对谈中,Adda先生也向中国的设计师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与中国灵感结缘,共同打造下一个时代的经典。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