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是指在画面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其追求的是一种“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意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境界。格调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对艺术品内涵的外部折射,其定位有助于提高艺术作品的品味。通过设计形式、色彩两方面的研究,将留白的应用定格为表现平面设计内涵,助于对提升设计作品的品味。
留白的虚实
留白在设计中可以体现出一种高雅的气质,这种气质就是格调。通过对文字在画面中位置、大小的调控,在画面上营造一个让人联想的虚实意境,从而找到一个绝佳的角度来提升设计的品味。留白中格调的显现就是设计形式在空间中虚实的存在。
从当下的设计来看,经典的商业设计通常以“一角”与“一行”这两种形式来塑造留白的面积。
①“一角”,就是将作品的内容集中表现在画面一个角落,在设计里表现为文字在画面中紧靠一个角排版,通常布置于页面的左、右下角。
②“一行”指的是在文字的排版以横、竖线的形式列位在画面的中心,留出大量的空白来吸引观赏者的视线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这两种排版方式都是通过文字与留白的面积对比形成,在画面上营造出一个虚实的空间。
设计中留白在虚实的境界中衍射出格调,予以通过哲人的思想境界来提高作品的人文气质,借以提高设计的品味和设计的水准。所以,好的设计作品,其目的不仅仅是如实的传达商业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承载一个文化的底蕴。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民族的文化,其代表的就是一种思想的境界、文化的精髓。
留白的平衡
文字与图片的关系让视觉重心成为演绎留白格调的重要条件。留白平衡了画面中视觉的重心。图片与文字通过大小面积的对比在画面上追求重心的平衡,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对留白的认识,通过分割画面的面积来左右画面的视觉效果,借以达到留白对设计的视觉感应,从而提升作品的格调品味。
简单地将文字与图片的组合看作是决定画面中视觉重心这一论断是不全面的,它必须借助于画面中留白这一形式来构建平衡的视觉效果。文字与图片的交错所产生的形在画面上可以看作是构成画面留白的表现形式,其意义在于平衡两者在视觉领域的相互关系。
留白的颜色不一定就是白色,从留白的定义来看,留白是指画面中空出的区域,所以在形式上来说留白是没有界定的颜色的,只要遵循这条规律任何颜色的背景在画面中都可以成为留白。
情感色彩的运用为留白创造出一个有情的空间,为格调显现奠定了人性化的基础。优秀的设计作品是将合适的色彩与相应的表现模式匹配到适合的位置,会用情感的色彩来传达形象是判断设计师成熟与否的标准。在设计的语言中,色彩是带人性化的,充满情感色彩的设计就是设计师人性化的直接表现。
在设计中,单色以其单一的色彩表现与留白的独特形式共同演绎设计的语言,借以实现人们寻求单纯、宁静的梦想。用单色作为留白在画面中摈弃其他琐碎的信息,让视觉的焦点集中一处,这是当下商业设计中惯用的表现手法,并且作为经典的模式不断地在重复。因为经典才会传承,所以此类型的表现模式在高档中反复出现,不仅从未让观赏者感到厌烦,相反被视为一种品位的象征。
从颜色的心理效应来看,纯黑色在印刷品中经常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尤其在整版的黑色与小面积的白色文字对比时,产生绝佳的视觉效果。可以说此类型的色彩对比通过留白的形式将设计的格调演绎的淋漓尽致,让颜色说话,构建一个有意味的情感空间,用感情去扣动观赏者的心弦,不仅体现作品的商业性同时也展示作品的人情味。
留白的规律
设计师黑格尔认为,美的规律一般情况下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整齐划一、符合规律与和谐。留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舒适的视觉对象和审美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把艺术设计留白的规律加以整理,更好的运用到设计中。
①整齐划一是审美的基础部分,也是受众对艺术设计的最低要求,可以带给受众整齐的美感。而对于留白来看,简洁、工整的画面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能让人接受作品所要表达出来的内容,从而深入内涵,才可以进行创意契合,促进信息的传播。
在作品中,为了让受众看起来舒服并保持画面的美观整齐,一般都会采用统一规整的空间控制,从而达到画面和视觉统一的目的。
②符合规律要比整齐划一复杂和高级。留白要遵循在变化中统一,在统一中变化!例如:线与线和角的倾斜度、留白面积不同,但是整体的变化与对比关系相同。在艺术设计过程当中,如果过于运用整齐划一的方式,那么作品就会显得呆板不富有活力。所以,艺术设计的又一个着力点就是对变化的追求,并且应当围绕“符合规律”进行展开。
美当做自然美,如鱼水交融一样,达到最高形式的“天人合一”。然而这种和谐只能靠人的审美修养和感觉去创造,没有一定的章法,还受到受众的制约。这样一来,设计难题就出现了。就如同格式塔心理学所表达的,观者受到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白自身便是设计形态的元素之一。
在一个商业社会的大环境下,格调不单单是对设计的理解,更多的是设计师对人生经验的感悟。留白是表现格调的一种承载方式,对于画面虚实的处理以及情感的渲染离不开设计语言的完美运用。总的说来,设计恪守的不是教条原则,而是对设计主题内涵的挖掘。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