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中的“情感设计”将是未来设计趋势

资讯频道 - 观点·话题 来源:中国设计在线 作者:selin 2013-06-24

    6月22日,著名书籍设计师吴勇来到何香凝美术馆,以《阅读设计·设计阅读》为题畅谈自己的设计经验。他认为:

   书籍设计不仅仅是包装,它涉及到读者的阅读体验,“情感设计”会成为日后的趋势。

    “情感设计”是指以人与物的情感交流为目的的创作行为活动。吴勇认为,现在许多设计师是为既有产品服务,却没有意识到好的设计其实可以建立一种市场需求。最典型的例子是苹果手机开创的对话式短信聊天界面,突破了过去独立短信界面的局限,让人们的交流更便利,也增加了人机互动,这也彰显了“情感设计”的魅力。

    “书籍设计师的工作,是要在规定的成本内,根据题材内容,对材料、工艺和市场进行考量后,设计出一本书,这是个综合性的工作,他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单一的。”吴勇说。他举例,2011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那年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的《鲁迅箴言》获得了“世界最美丽的书”奖项。这本书是朴素的白底封面,上面仅有简单的书名,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实际上内有乾坤。“它的设计并不花哨,但是无论是从纸张的柔韧度、字体的大小、油墨的浓淡、甚至是纸张翻页的声音都非常考究,这些细节决定了读者阅读的愉悦性,而这些成果都归功于设计师的工作。这就是‘情感设计’的例子。”

    作为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的设计师,吴勇也特别注意将“情感设计”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曾设计过一本纸张材料手册《娟子abcd》,原本此书的功能仅仅是提供纸张小样让设计师撕下来使用,但他却自发为这本工具书添加了许多内容,包括他本人对各种纸张进行的油墨、线条实验, 都以独特的排版展现在读者面前,为用户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设计师要理解自己的读者需求,并与读者构建一种关系,这样的设计才会被人期待。我相信对其他设计门类也一样。”

        吴勇认为,视觉设计是一种泛阅读翻译,它时刻传达着人与人间立体而多元的信息,成为品质生活不可或缺的纽带。本次讲座将以纸质书为例分析如何去阅读设计,编辑设计在信息时代的作用、情感设计在设计形态中的表现。作为个体设计师在今天所能承担的角色,吴勇在讲座中试图与观众共同探讨:什么为设计?设计为什么?为什么设计?

     吴勇是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成员。现任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平面设计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课程教师;北京服装学院装潢设计系、韩国ACA学院客座教授。他的作品曾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国家图书奖”等各奖项。

声明:站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网站意见及观点。

全部评论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