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蓬勃发展,为美化人们的生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居室功能不能充分利用、设计质量不高、模仿设计多于创新、不重视装修后的生态环境、缺少完善的市场机制等问题不断显现。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为了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但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还需对症下药。
让该分的分,不该分的合
我国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长期分离,有其历史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多是居住在集体宿舍或者单位福利分房,即使有装修也是简单的“白墙底、绿墙围”。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放开,出现了商品房,人们对家居装修的要求才逐渐提高,才有了室内设计师这一职业。这就导致了我国大多数室内设计师对人体环境和建筑功能意识薄弱,对所设计的空间内外环境、使用功能等考虑不够,容易把室内设计孤立地、封闭地对待。
在国外,建筑设计程序是由内而外的,虽然住宅、写字楼和商业用房是建筑主体完成后再进行室内装修,但设计建筑物时,建筑师必须先分析房间的功能和尺度。由于室内设计师和建筑师往往是同一人,因此,室内设计能与建筑物较好的结合。
目前,我国室内设计和施工方通常由一个经济核算单位承担,虽然这样做能使公司运作方便,但也可能会使设计质量下降。事实上,国际通常做法是设计与施工分离,设计单位努力督促实现设计意图,并代表企业发挥监理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加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必然站在业主的立场上,做业主的参谋,帮助业主控制工程合理造价和应有的工程质量。“在德国,政府规定设计与施工必须分离,而且同一地区相同企业必须有两家以上,就是要他们互相竞争,设计者与施工者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业内专家表示。
多一些创新精神
哥特、巴洛克、洛可可都是欧洲建筑艺术风格为之骄傲的文化特征,而中国的室内设计可以用什么来代表呢?
我国的室内设计缺少真正的创新设计。室内设计行业普遍存在“模仿”的问题:一是在形象上,要么流行巴洛克风格,要么流行古典欧式风格;二是在材料上,据相关部门统计,近10年中国室内装修材料进口最多的是西班牙米黄、美国白麻石材以及红木、樱桃木。
室内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设计成果,但不应是简单的“抄袭”,或不顾环境的“套用”,随着社会、经济、信息、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产、生活环境的质量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安全、健康、适用、美观的室内环境?这是室内设计师最应当考虑的问题。
室内生态环境须重视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不再是虚有光环的词汇,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然而,现在的国内装修普遍存在追求“豪华”、“新颖”、“时髦”、“气派”的倾向,在某些设计中过分使用不锈钢、铝板、铜条、塑料、玻璃、锦缎、木材、磨光石材、大理石板等材料,不仅造成了浪费,还破坏了室内生态环境,大量的化学材料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事实上,室内设计、施工引发的种种环境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引导,将有可能发展成破坏生态和环境的“病疾”。
室内设计不应该仅是装饰材料的运用,还应该包括自然光、景观的应用,生态建筑材料的使用等等都非常重要。室内设计师有责任向业主宣传“轻装修重装饰”的概念,因为科学注重室内环境在视觉中的形态,繁简适度、富有韵律感的室内设计,才有益于身心健康。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近些年来,我国室内设计发展快、成绩突出,但因为行业法规不完善,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尚未建立,因此出现了部分工程设计水平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的现象。
在美国,室内设计从业者要取得从业资格和职称,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在欧洲,室内设计师被称为室内建筑师,欧洲各国对该行业的法规和从业资格审定也很严格。
业内人士呼吁,为促进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健康发展,应尽快建立专业标准和从业资格准入制度。有专家表示,建立市场准入制,不仅包括室内设计师的从业资格,还应规范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和建筑装饰工程市场,应尽快完善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强执行力度,如工程项目管理法、合同法、招投标法以及消防、卫生防疫、环保、工程监理、设计定额指标等各项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力度。
建立高水平设计团队
我国现有室内设计专业的学校近200所,但师资力量较强、教学水平较高的高等学校还不多,具有系统专业基础知识的毕业学生也不多。此外,由于合作精神较差,削弱了我国装饰企业在国际工程中的竞争力。
业内人士希望,我国室内设计从业人员能够接受职业再教育,在专业基础理论、技能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机构和企业要提倡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化零为整”建立设计团队。因为,只有高水平的团队才有竞争力,才能做出有影响力的室内设计作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