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元禅师350年前带到日本的明代家具藏着哪些秘密

资讯频道 - 观点·话题 来源:凤凰新闻 作者:dayue 2022-04-08

隐元禅师东渡扶桑传法,带去了很多明代家具,这些家具不是一般的生活用品,而是在弘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器。

2022年3月21日,“黄檗文华润两邦——隐元及师友弟子的禅墨世界”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汇聚了隐元禅师与其师费隐通容,弟子木庵性瑫、即非如一、独立性易和东皋心越等禅师的书法、绘画作品100多件,是黄檗书画文化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示。展览还展出了9件以“隐元”冠名、1件以“黄檗”冠名的明代家具复原作品。这些蕴含古老深刻禅意的明代家具,一经亮相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觉悟号礼请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第二届国家轻工系统“大国工匠”、东渡家具复原项目总设计师黄福华先生,黄檗书院副院长白撞雨教授,进行了一场“以器弘道”的精彩对话。

为什么350多年前的家具要以“隐元”或“黄檗”命名?

白撞雨(黄檗书院副院长、教授、《黄檗学特刊》特邀主编):在谈这些家具之前,我想给大家介绍两本古籍,正是这两部书,记载了这些家具的样图、尺寸和用途。这两部书,一部是昭和十七年(1942年)出版的《隐元冠字考》,一部是昭和十四年(1939年)出版的《黄檗冠字考》。这两部书的编辑兼发行是山本悦心禅师,发行所是“黄檗堂”。黄檗堂不在长崎,也不在京都,而是在爱知县爱知郡猪高村大字猪子石。黄檗堂出版物均为非卖品,印量大都是区区百余册,而且是编号发行,是文献价值极高的黄檗文献,只是极为罕见。通过黄檗书院文献学者初步研究,目前已发现的黄檗堂出版物共计59种,黄檗书院文献室藏有21种,就包括《隐元冠字考》《黄檗冠字考》。这两部珍贵古籍,为这次家具复原,提供了一手的基础依据。

福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定明法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福华先生(右二)与项目组研究家具图纸

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带了多少种家具?日本人如何看待这些家具?

白撞雨:从这两部“冠字考”古籍来看,隐元禅师东渡所携带去的、后来通过海商从福建送去的黄檗家具、禅具,总体上接近二十余种,这些家具既有常用法物,也有日常所需。福清黄檗山万福寺、黄檗书院以及三福古典家具公司共同组成项目组,对这些古籍中的家具文献进行研究攻关,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复原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十件,完美呈现了隐元禅师东渡时明代家具的样式、样貌。在日本,这几件家具,有9件冠以“隐元”字号,有1件冠名“黄檗”字号,是日本黄檗宗大本山的重器,足见隐元禅师对日本佛教的巨大影响,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方式的引领。

这些由禅师带到日本的明代家具,在家具史上著名吗?

邵晓峰(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这批东渡日本的家具,在具体表现风格和形式上,拓展了我们对于明代家具的深入理解。有几件家具的造型结构和纹饰,也延伸了明代家具的内容与领域。特别是它们和禅宗思想相结合,把家具与宗教家具的关系给予了更为具体的呈现。因此从家具这个具体的角度,可以进一步拓宽中日文化艺术交流的路径。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教授

盆架、供桌、文椅等家具都有佛教符号,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邵晓峰:这次“黄檗文华润两邦”展览中展出的“隐元家具”中有几件饰有云版、卐字、法轮、净瓶等佛教图形及符号,这些都是佛教思想对明代丛林生活影响的具体体现,毕竟这些家具陪伴隐元禅师等高僧及其再传弟子很多年。这些佛教元素、图案、器物图形被有机地贯穿在生活器具中是非常自然的。就一定意义上而言,这批家具不仅是实际生活艺术的体现,还是高僧宗教情怀的进一步呈现。

这十件家具和法器中,哪一件最珍贵?

邵晓峰:这些家具中,就家具史演化来说,有几件难得一见,很有意义。比如,其中的“隐元桌”,它在今天的家具术语中应被归为翘头案。这件翘头案非常独特,呈三面上翘形,既可理解为是多加了一面的翘头案,也可被理解为是删去了一面的四面围栏案。其造型在家具史中鲜见,具有独特含义,应和当时的宗教生活,甚至和日本特殊的丛林陈设具有密切关联,值得作深入研究。

左边为“隐元桌”

再如,“朱涂隐元桌”(是一种陈放香炉的几)也显得独特。在造型上,该炉几构建起两几叠置呈现的巧思,在层与层之间形成有机统一的关系。上下层的三弯腿具有不同变化,上层趋方、下层趋圆,可谓精妙。三个造型各异的承接面,可摆三个香炉。它丰富了宋代以来炉几的造型、结构和纹饰,堪称设计独特、承接自然、装饰精当。

另外,“隐元杖架”也具意味,它如同小型屏座,在其上下横枨中间以孔贯通,安放禅杖。我曾对中国家具中的“架具”做过研究,划分了数十个种类,但其中并无“杖架”。这件具体而精致的“隐元杖架”使中国家具多了一款架具,也丰富了我们对于禅杖等佛教器具的内涵性、供奉性、象征性及传播意义的理解。

隐元柱杖及杖架

明代家具和宋代家具之间,有没有继承关系?

邵晓峰:我研究中国宋代家具20年,拙著《中国宋代家具》(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曾获第二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如今已第5次印刷,并被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Harvard Library)入藏,可见国内外对宋代家具的关注程度。

邵晓峰教授所著《中国宋代家具》

这批隐元家具体现了明代晚期家具的一些样态,和宋代家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曾撰长篇论文《宋代家具:明式家具之源》加以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隐元家具在总体上具有简洁雅致的特点,这直接传承了宋代家具的基本特点。到了明代,家具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制作技术日趋完善,使家具成为融多种艺术、技术为一体的重要文化载体。譬如,此次展览中,由福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捐赠中国美术馆的“隐元椅”,即是如此。在今天的家具术语中,它可被归为“南官帽椅”或“文椅”,即搭脑和扶手均不出头的扶手椅。它造型简洁、结构紧凑,总体髹以黑漆,背板自上而下分别饰以金漆镂空浮雕、描金绘画与金漆雕花亮脚,联帮棍被塑造为七层金漆净瓶形。前足之间的管脚枨为两根(其他三面只有一根横枨),两枨之间的矮老被塑造为三层金漆瓶形,形态矮胖,殊有趣味。然而,这些局部装饰并不影响其形态静穆、文雅内敛的内涵。在整体上,它不但具有明式家具简劲干练的特点,而且实现了在结构和装饰之间,简洁和丰富之间的有机均衡与和谐统一。

隐元扶手椅

总体上来说,这次由大师担纲精心复原的十件“隐元家具”作品,具有源自日本古籍文献的重要依据,意义深远,且制作技艺十分精湛。限于篇幅,以上我仅作略谈。接下来,我将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福华先生的团队以及黄檗书院白撞雨教授一起,对这些家具作更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以飨读者。

隐元扶手椅设计图纸

明代家具复原项目取得了哪些突破?

东渡家具复原项目的总设计师是黄福华先生。黄先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第二届国家轻工系统“大国工匠”。黄先生还是中国明清家具专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仙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三福古典家具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文史馆工艺美术研究院副院长。

黄福华:些东渡家具,已经存在了近四百年。复原之初,我们只有一些文献资料图片作为参考,图片辨识度不高,要还原家具的原貌和细节,难度比较大,需要花时间慢慢去推敲。这个过程中,要去研究当时的时代背景,要了解隐元禅师相关背景,特别是要考究当时的家具风格等。

我们在研究黄檗文化历史层面的文化内涵基础上,结合珍贵的历史图片记录,用较高的精准度去还原家具。对于复原的图纸,我们层层推敲,修改调整了许多稿,使每一件家具的细节、风格和韵味,都得到具体呈现。在生产加工阶段,我们详细地把这次复原的背景、意义等信息,完整无误地转化并传递给师傅,引导他们一丝不苟去完成制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几个有弧线异形的家具,形体的拿捏,比例的把握,必须要恰到好处,这才能将家具所代表的人文精神,以及那个时代的传法活动与生活方式表达好。

复原家具在选材上有什么讲究?

黄福华:在选材方面,一是考虑各个家具的主次关系,合理推理每个家具的重要性,利用不同原材料的色泽、纹理尽最大可能去复原。从珍贵历史资料中,去感知原物的质感,以最适当的材质去展示那个时期的中国家具之美。家具所用材质为小叶紫檀、大叶紫檀、酸枝、缅黄、科特迪瓦檀等名贵红木。

在复原过程中,我们传承“仙作”家具制作技艺,精巧的榫卯结构,“型、材、艺、韵”的和谐统一,体现在每件家具的每处细节上。描金漆画等亦体现了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的巧妙融合。结构严谨、用料考究、款式典雅,加上文化和艺术的含量,让这些家具同时具备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收藏性。

“跨海非常木,撑天必大材”,这是隐元禅师的诗句。在中国哲学中,木是生生不息、轮回永生的象征。放眼中国历史长河,木的存在让人融入自然的世界,木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成员,更是成为精神品质的象征。隐元禅师东渡扶桑传法,带去了很多明代家具,这些家具不是一般的生活用品,而是在弘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器。“黄檗文华润两邦——隐元及师友弟子的禅墨世界”书画展现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敬请关注。

来源:凤凰新闻


声明:站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网站意见及观点。

全部评论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