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二十世紀末的中國平面設計

资讯频道 - 观点·话题 来源:今傳媒 作者:cdo 2014-10-15

二十世紀末的這幾年是平面設計的高速發展時期,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作為其伴生物所存在的設計行業也進入了一個井噴式的發展時期,學院設計系的建立,為設計行業提供了大量人才,在三大構成的影響下,其設計作品也逐漸具有現代視覺表達元素,一些入行較早的設計師成立自己的設計公司,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得以實現,加上1995年深圳設計師協會的建立,1997年香港回歸等等,使得設計師之間的交流更加緊密,具有現代視覺語言的設計已成為這個時期的主流思想。直到1997年左右,設計師們開始反思中國設計,開始探索屬於中國自己的道路。

二十世紀末的中國設計環境

二十世紀末的平面設計界是一個真正的“戰國”時代,學院的設計思想,各個設計公司的設計方案,以及港台的設計風格,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國”,而這些“國家”之間的“戰爭”就是設計競賽。而這種風氣,使得設計界精彩不斷,好作品不斷的誕生,真正地將中國設計發展得如火如荼。

由於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國際之間的交流變得十分容易,大量的國外設計師到中國進行講座和交流,使得國內的設計水平發展十分迅速,深圳位處改革開放的第一線,與台灣、香港的交流非常方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1995年8月26日,SGDA(深圳平面設計師協會)成立。龍兆曙任會長,王粵飛、陳紹華任副會長。這是中國首個非營利性平面設計專業組織,旨在展現優秀的設計作品,鼓勵和促進專業創作和探索的學術精神,推動社會對平面設計的關注,加強設計師於國際領域的交流。深圳設計師協會的建立,將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傳遞給大眾。

自此之后,1998年,先后成立了上海平面設計師協會、寧波平面設計師協會,這些協會將當地的設計公司與設計師聯系起來,不斷探索和創造新的設計作品,到2000年,中國平面設計界形成了以八大美術學院的設計和各個設計師協會作為帶頭作用的情況,學院和協會在各個設計競賽中不斷地推出好的設計作品,這個時期的中國平面設計也由於這種情況顯得豐富多彩。

二十世紀末的中國設計風格

1992年的平面設計在中國92展是中國平面設計的第一個裡程碑。這個由王序、王粵飛等人策劃的展覽共計收到全國各地的參賽作品五千余件(套),共計6個項目的金獎,其項目分別是海報和招貼、報紙廣告、包裝、商業攝影、書籍和其他。它是中國第一個平面設計專業大展,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也是中國平面設計發展的標志。嚴格的國際化評審,產生了令人驚異的高質量的作品。一掃之前的競賽帶給人的混亂不堪的印象,大大地激勵和鼓舞了中國平面設計師的信心,開始夢想和期待著中國的具有國際水平的設計活動和設計師,當然,三大構成所為基底的西化設計成為當時的主流設計風格。深圳設計師也借著這次活動,開始自覺探索屬於中國自身的設計風格。

當時陳紹華為平面設計在中國92展所做的宣傳招貼,這張招貼體現出當時的設計水平,一條穿著西裝的腿與一條穿著中國傳統服飾的腿交纏在一起,形成“人”字,同時兩條腿從足部動作可以看出是在向前行走,下方將主要信息列成小方塊壓低,而上方則是將小字打散頂邊,背景則是純正的黃色。沒有任何裝飾,顯得極為簡潔。

這張海報相較於之前的海報區別很大,完全可以用平面構成的語言去解讀,這代表著三大構成理論已經深刻影響著當時的平面設計師,圖中採用異體構型和借喻的表現手段,穿著中國傳統服飾的腿象征著中國傳統風格的設計元素,而穿著西裝的腿則代表著西方設計理念,也就是三大構成為基礎的西方視覺語匯,兩條腿交纏在一起,形成“人”字,而兩隻腳的動態則是向畫面右方邁進,非常貼切地代表了當時的設計狀態,“人”字代表著設計師,也就是說設計師在西方設計理念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交纏下向前方邁進,背景的黃色極為純粹,一方面凸顯出作為主體的圖形,另一方面又暗示著我們的膚色,黃種人,而字的排版法則依舊是西方的版式原理。

這張海報很形象地表現出當時設計界的狀態,西方設計思想與中國傳統美學緊緊地纏繞在一起,無法分離,也沒有融合,雖然難受,但依舊向前大步邁進。從這張海報可以看出當時的前沿設計師已經意識到中國設計存在的問題。而三大構成則像這兩條腿一樣,纏繞在中國設計之中。

二十世紀末的中國設計教育

此時平面設計教學體系已經發展得較為完善,各個美術學院都基本完成了由工藝美術到平面設計的轉型,成立了完善的以三大構成為基礎的設計教育的建立。1995年,中央美術學院成立設計系,戴士和、丁品、譚平為創建者,並請到德國設計大師烏韋·勒斯到中國進行講座,使德國設計風格,極簡設計主義傳入中國。這種邀請大師來校做講座的方法讓學生在早期便可接受到國際上先進的設計理念,這對於中國設計的發展是極其有利的。但也讓學生的整體設計風格缺少中國本土化設計,這個問題到90年代中后期開始逐漸重視,並開始改變。

這個時期的教學並不單單體現在學校方面,平面設計師協會的紛紛建立和大量競賽的開辦,使得學生不隻在學習學院派的設計知識,還能通過競賽獲得大量的實踐經驗。這種從學校——設計公司——設計師協會,通過競賽等方式,使得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有著大量的實踐經驗來源,同時在畢業后,又有設計師協會的存在,使得設計師有著除商業設計之外的較為寬鬆的創作和理論探索的交流機會,避免了平面設計過於商業化的問題。這對於摸索中國風格的設計之路是十分有利的。以1995年作為這個時期的分割線,1995年之前幾乎是國外設計理念在中國佔主要地位的時期,以三大構成為基礎的國外設計思想的傳入,使得中國設計呈現一面倒的趨勢,大量設計作品都與國外的設計風格接近,隻有少量的設計作品有著中國元素的存在,但是其畫面的組合依舊是以構成法則而組成的。1995年,隨著深圳設計師協會和中央美術學院的建立,一些已成名的設計師和教師開始探索中國特色的設計風格之路,也開始反思三大構成教學體系下出現中國設計作品過分西化的問題,並開始創作有中國風格的特色化設計。雖然在此時中國仍然需要國外的設計思想來引導,但是正是有著設計師的反思和探索,中國設計才能開始逐漸脫離西方設計思想的引導,走出中國自己的路。

二十世紀末的數碼設計藝術

電視行業在這一時期確立了它作為四大傳統傳播媒介的位置,電視網絡的全面鋪設,將電視這一媒介不受地域限制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由於收視群的增長,電視廣告也逐漸進入受眾的視野,一些設計公司也開始承接制作電視廣告與欄目宣傳的廣告項目,平面構成所造就的現代平面設計思想,也順著設計公司,流入到電視媒體的血液之中。

互聯網在這一時期是一個產生、發展的過程,這個龐然大物在這個時期默默地進入了中國,在發展了八年后,它爆發出驚人的影響力,誰在當時都不曾想到,正是互聯網,才使得世界變得如此的“小”。

基於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在1985年,世界上已出現了第一批圖形處理程序。1990年2月,Photoshop1.0版本發行。它優秀的編碼和簡單便捷的使用給了它的競爭者 ColorStudio狠狠的打擊。2002年3月的7.0版成為Photoshopc成熟化的標志,直至今日,一些設計師的電腦上依然有著photshop7.0。數字技術的民用化,標志著平面設計師開始駕馭起新的工具,原來的靠手工、噴筆、油漆的時代已經過去,設計師可以從繁重的手工制作的程序中脫離出來,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創作構想之中。同時,新的工具帶給了設計師新的表現手段,以前一些無法通過手工制作的效果,通過電腦,便可以輕易地實現,同時,隨著軟件技術的不斷更新,更多更華麗的視覺效果都可以實現。從畫筆、噴槍、掃描到數碼相機、個人圖形工作站。工具的變化代表了生產力的提高,如果說設計也是一種生產力的話,那麼,隨著工具的更新換代,設計水平的提高是肯定的,雖然電腦技術有著雷同,死板的缺點,但是,正是科技的提高,才讓設計師脫離了手工的束縛,將思想完美地詮釋。

結 語

科技總是代表著生產力的發展,在二十世紀末期,大量數字技術滲透到設計、電影、動畫的制作之中,將種種奇思妙想得以視覺藝術的形式呈獻給受眾。大量的展覽,比賽以及設計專業的開設,使設計行業出現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過於西化的視覺形式使中國設計缺少核心競爭力,許多設計師與學者都在研究如何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平面設計。互聯網這一數字媒介也於這個時期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它將消解媒體之間區別,改變傳播關系,成為新時期數字媒介的主要承載形式。總的來說,二十世紀末的中國設計,是在反思設計方向的同時高速發展。數字媒體與數字技術開始改變設計和信息傳達的渠道,數字時代即將到來。

声明:站内网友所发表的所有内容及言论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网站意见及观点。

全部评论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