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大(Oki Sato)
设计师、设计工作室nendo创始人。1977年出生于加拿大,2000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系建筑专业,2002年在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完成硕士课程,同年成立设计工作室nendo。2006年,他被Newsweek杂志评为“最受世界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2007年,其执掌的nendo被评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日本100家中小企业”之一。曾获得米兰“Design Report特别奖”、“JIDA30岁以下设计师竞赛奖”、“JCD新人奖”、“Good Design奖”等重要设计奖项。其代表作品收藏于纽约现代美术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蓬皮社文化中心等世界著名美术馆。2012年起担任早稻田外聘讲师。
关注日本各领域的设计师很多年了,说到“佐藤”,首先会想到把个人风格强烈注入在优衣库品牌的“艺术指导”佐藤可士和,也是个出了名的超级整理控,再就是在日本平面设计界地位颇高、近些年在国内被大家慢慢了解的佐藤卓,说实话佐藤大是今年上半年才知晓的,我也有意识的去研究了一下这个人。
他的个人成长背景和工作履历相对大多数日本设计师来说比较特殊:
1977年生于加拿大,2000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早滔田大学理工系建筑专业,同年成立设计工作室nendo,2006年被Newsweek评为“最受世界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2007年,执掌的nendo被评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日本100家中小企业”之一。曾获得米兰Design Report 特别奖、JIDA30岁以下设计师竞赛奖、GoodDesign奖等等等等的设计奖项。
不到四十岁就已经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无数的赞誉和大奖,我们不知道,也许是因为他所涉猎的领域太广泛,并在各个领域都有相当高的成就,套用老罗那句今年的口号就是“漂亮的不像实力派”!
也许正因出生在加拿大,少年时期才返回了日本,他的作品中并没有背负所谓的“日本风格”的使命,作品中除了日式的清新简洁和绝对的功能美学,还有他一直强调的“违和感”和“幽默感”。
日本人很喜欢在工作中总结方法,融合自己的一些观点形成一些方法论,研究了佐藤大对设计的一些思考方式,真让我觉得有些脑洞大开,又觉得自己思考不到。
以面来思考,将平面思维运用到一切商业活动中
他主张在设计的时候让人们明白为什要开发这个产品,设计理念如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当下,要发展性地看待,在昨天、今天、明天形成的整个时间轴上来分析。这种观念就像如今的苹果,各个产品的宣传已经不再是靠创意来强化别人对其品牌的记忆性,而是在用平实的方式在告诉你设计的细节和生活中它到底可以怎么提升你的生活品质。
以面来思考,更利于表达企业特色和品牌品牌效力。用平面思维来思考设计可以防止自家产品被模仿:将产品平面化做得更丰富,抱着将所有产品做成一个展示会,在各个产品之间保留明显的相关性。这样哪怕某款商品被别人抄袭,也不会影响整体品牌。
退一步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不要创造出多么精美绝伦的设计,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退一步”,流出空间让客户使用自己的能力,让产品发挥最大的价值。
这是和三宅一生的合作项目:作为三宅一生代表作的褶皱服饰Pleate Please Issey Miyake 并不是直接用带有褶皱的布料制作而成的,而是设计师事先计算好某件衣服会有多少褶皱,然后将裁好的布料做出基本造型,在用一种专门制造褶皱的机器加热,将褶皱固定下来,这种褶皱加工器会用到大量的褶皱纸,并且这宗用完的褶皱纸都是被直接扔掉的。当时三宅一生对佐藤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用这种一次性的褶皱纸做些什么呢”?
佐藤提出的方案是将很多用过的褶皱纸加工成筒状纸卷,然后剪开一个口,让他变成一把椅子,做出来的成品就像一棵白菜放在座子上,什么也不做,就站稳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亲自选择形状。将筒状纸自由地剪裁使用,做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料理”。
要宣传某种产品,一味地在意音量,提高分贝,绝对不是个好办法,真正重要的是你设计中包含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应该在何种场景下如何传达给用户。
+d发售的抽纸,不是将盒子设计的很精美,而是直接不要盒子的“减法式”设计。
“咖啡啤酒”是一种带着咖啡香气的啤酒,尽量不在包装上放商品名和广告语,直接贴上满是画满咖啡豆的贴纸以突出手感。
感官设计最大的特色就是尽量让包装的元素少一点,保持画面简洁,让人易与感知,越是产品众多的店铺,就越能看出这种“退一步”的方法带来的好处。
制造违和感
佐藤所表达的“违和感”在我的理解就是在广告创意里的“戏剧性”运用到了产品的设计中去。在看似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产品上加一点戏剧冲突,让你觉得有意思的同时,又会觉得印象深刻。 “违和感”不是憋了很久的大创意,不是惊世骇俗的大视觉,就是温润侵入让你会心一笑的小改变。某种程度上是说,有的东西单独存在时不怎么显眼,一点连续出现就很容易被发现。这和他平日的生活方式有关系: 佐藤除了思考设计案,平日里别的什么都不做,从来不会去为了刺激灵感而刻意去做什么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随时让思绪放空。通过这样的方式,才会更珍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现的事物。
“越努力越不容易捕捉到好创意,就是说假如我们目的性太强,运用的手段太多,就会不自觉的在自己面前树立起一层屏障,而这会严重地阻碍我们的视野。一旦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就很容易忽略周围其他东西,很多时候,这些被我们忽略的,才隐藏着绝妙的灵感。”“保持享受平淡无奇的每一天,不要努力寻找创意(不要使用什么技巧),也不要将目光局限在某件事物上,保持某种状态,我们的内心将变得更容易吸引“特殊点”。” 说实话这种观点完全颠覆设计师之前的创作模式和思考方式。
颇具“违和感”的作品:
将本该尽量隐藏的地方,nendo把它用幽默的方式突出出来。
包包和木偶的结合:
树和纸张的结合:
在排布中,个例的突出:
nendo(佐藤的设计公司)所看重的设计师是尽量将生活中发现的特色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与更多的人分享。真正丰富而深刻的,
永远都是这些散落在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的东西。
休息时间,别有洞天
研究事物被闲置的时候,也就是事物休息时间的状态。不太发挥本身作用时的状态,然后加以合理设计利用,赋予他们全新的价值。这个思考方式也是我们平时忽略的,将两个平时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全新的价值。简而言之,就是混搭,就算两个毫无关联的事物之间,也完全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存在着细微的共同点,而如果这些想通的元素联系起来,就可能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将星巴克杯子底部设计成“拿铁”,“摩卡”等图案。当把杯子洗干净倒过来的时候依然像盛满咖啡一样。
勺子的设计有太多设计师做过改良和设计,佐藤的思路是勺子的休息时间可以像树杈一样可爱。
攀岩的墙面在休息的时候可以成为具有装饰感的“行为装饰品”。
猎奇心理与隐藏法的设计理念:
越是想要展示的东西就越要有意隐藏,这样才能创造出让人读得懂的个故事。利用每个人的好奇心,通过隐藏事物的某些部分来唤起人们的兴趣,如果这个过程让他们开心了,他们就有可能不由自主的想要体验我们的空间和产品。
将商品全部摆在人们看得见的地方,人们只会往里看一眼然后就毫不留恋的走开了,只有通过不完全的展示事物,才有可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被自己的设计所吸引,只有打动人心,才有可能引来更多的关注。
为了更好的表达空间特征,在隐藏一部分空间的同时,利用对脚线让视野更开阔,进而给人带来更开阔的感觉。避免给人带来不必要的压抑感。根据遮挡的部位和顺序不同,空间给人的印象也会有所变化。用灯光照射这些被遮挡的部分,让人欲罢不能,波不急待地想要一看究竟。
模糊周围的东西,才能更加彰显核心信息
将一部分涂成白色,是想通过这种露出冰山一角的感觉让人们联想到整个产品的构造,同时更直观的体会到铜制品的魅力。
还有一种隐藏的办法—反转
反转设计,让人们进一步关注本应该在表面的东西,隐藏周围的部分,强调对象物体。
除了工作方法上的“术”,在经营他的工作室上,他的理念也与大多数设计师相反。 佐藤最看重的不是作品的完成度,作品的完成度太高,反而会让使用者感觉到死板和拘束,好像是设计者强迫他们一样,所以,聪明的设计师可以尝试让自己的产品不要过于完美,通过适当的留白,让用户有机会参与到造物的过程中来。 如果一家事务所过于注重东西的品质,势必就会造成效率底下,收益自然就会减少,换而言之,挑战一个新项目的时候,花费的经历和金钱越多,越划不来。所以,佐藤比任何一个设计师都在乎创作的速度。 如果是一家能将100分的创意做成40分的设计(当然不是每次都能提出100分的创意),另外一家能稳定地将70分的创意做成100分的设计事务所,客户会选择谁是显而易见的,佐藤大是努力将70分的创意做成100分的产品,这就是佐藤提出的“平台式”的生存方法。所以他的经营理念:
1、大量寻找70分的创意
用3倍的速度收集到超越客户期待的会议资料。这和一般的设计事务所是相反的。一般设计师,尽量去思考100分的创意,但是这样做的坏处是稳定感会下降许多,比起成功,不要失败才具有更大的价值。
2、具有速度感的思考方式
在思考创意时,这种规则是完全不存在的,如果能用三倍于平常的速度让创意成型,在同样的日程内就可能提出三倍数量的方案,又能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想提案,余下三分之二的时间修正和完善方案。就算第一个方案失败了,余下三分之二时间可以进行补救,这样的方式能获得客户的信任。 这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慢工出细活的思维是完全相反的,作为一个企业,高效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按佐藤所说的,每年他和他40个人左右的团队,可以同时完成超过250个项目,设计领域遍布家居、建筑、工业、平面等,几乎每 2-3 天就能完成一件极具创意和美感的作品。 和传统日本设计师的设计相比,佐藤大更追求“我喜欢我的设计很简单,但我不想让他们冷漠,他们还需要一点幽默感和友好”。 所以他在他的网站上写着他们的诞生理念:Giving people a small “!” moment.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