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过程中,有一组摄影因使用外界工具让成像上有了点点迷幻的光斑,雾色光斑使得影像中人若影若现,仿佛我被光影形成的好似墨迹的斑点吞没了一般,画面效果显得饶有趣味。根据这组拍摄,我又补加了一副配上中文字句的跨页图,拍下层层迭迭的塑料和岩石的照片,再将其黑白化以衬托文字。
(附罗兰巴特的小文:)
“我喜欢:沙拉,肉桂,奶酪,调料,杏仁酱,干草切割后留下的气味(我想要一个能自己造这种香味的“鼻子”),玫瑰,牡丹,熏衣草,香槟,轻微的政治倾向,格连·古尔德,超级冰的啤酒,平坦的枕头,烤面包,哈瓦那雪茄,亨德尔,适度的散步,梨子,水蜜桃,樱桃,各种色彩,各种手表,各种钢笔,各种写作用的蘸水笔,甜食,生盐,现实主义小说,钢琴,咖啡,波洛克,托姆布雷,所有浪漫主义音乐,萨特,贝托尔特,凡尔纳,傅立叶,艾森斯坦,火车,梅多克红酒,布齐红酒,有零钱,布瓦与贝居榭,穿凉鞋在西南部的小径行走,在L医生家看到的阿杜尔河拐弯处,马克斯兄弟,离开马德里的萨拉曼卡区时早上七点的塞拉诺大街,等等。
我不喜欢:白狐犬,穿裤子的女人,天竺葵,草莓,羽管键琴,米罗,套套逻辑,动画片,鲁宾斯坦,别墅,下午,萨蒂,巴托克,威尔第,打电话,童声合唱,肖邦的合奏曲,布朗莱舞曲,文艺复兴舞曲,管风琴,夏庞蒂埃,他的小喇叭与他的定音鼓,性政治,舞台,首创精神,忠诚,自发性,参加一个人都不认识的派对,等等。
我喜欢,我不喜欢:这到底对谁都不重要。而且它们明显没有任何意义。但这些同时又意味着:我的身体不同于你的身体。在这堆混乱如浮沤般琐碎的喜与不喜中,消遣性的素描排线渐渐地勾勒出一个躯体之谜的轮廓来,它呼唤共谋与刺激。躯体的恐吓就此展开——它强迫别人依着我性子于那些我无法分享的喜悦和忌避面前,闭嘴并变得有礼貌。
(一个苍蝇烦我,我掐死了它:人们掐死那些让他们不爽的事物。而如果我不杀那只苍蝇,那只是因为一个完全自由主义的理念:我自由地选择不当一名杀手。)”
反刍
不时地回顾与反馈之前的作品对自己是有一定帮助的。可以通过检阅之前的作品,观察作品的进展,进而旧物新语,或者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在以前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收集不同多种类材料,筛选,剪辑和实验,形成新的作品。
以上是一张我为聊斋志异鬼宅篇做的插图。一次硬盘被我不小心砸了,里面的档案接连遭了殃,这张图的原档也不例外,打开后变成了上面的模样。虽然另存有它的复件,但飞来横祸让我难受了好些天。在检查文档的时候,突然发现图层损坏的迷幻效果很是令人着迷,于是稍作搜索后了解到原来十几年前就有艺术家利用这类意外事故,甚至故意制造错误的代码或遗失的数据来参与艺术创作过程,此类失常的数码知觉效果即“故障艺术(glitch art)”也因电子产品的普及,囊括面越来越广,游戏、声音、音乐、广告界等等的艺术家、音乐家和艺术理论家纷纷参与进来,而早于2002年,艺术组合Motherboard就在奥斯陆举办过一次故障艺术的主题讲座。因为一次生活中的恼人疏忽,反而见识到故障艺术这样极具变幻无穷魅力的表现方式,它的当下性与丰富的阐释可能,以及偶发的数据故障给精准理性的赛博科技带来的意味深长的美感很吸引我,我于是就接二连三地继续做了许多故障艺术方向的探索与尝试。
第三次工业革命亦即数字化革命推崇一种以技术的手段超越任何民族、伦理及宗教的禁锢的人道主义理想,吊诡的是,赛博空间的设想正正是在浓厚的宗教内涵中诞生的,且Wired的主编助理Kevin Kelly也承认第一次使用互联网的经历近似某种“宗教体验”。我将充斥着故障艺术再处理效果的图案以双面不干胶作为载体输出,轻盈的数码图像因此有了肉身,把它们悬挂于窗前或置于灯光下,以期近似教堂玻璃彩窗的透视质感,光线透过半透明的双面不干胶投下影影绰绰的迷幻色彩,展厅也因之有了某种宗教的神圣意味。
我遂将故障艺术运用到今年六月在广东当代艺术中心的个人展览上。经过数据再处理的故障化图像,用不同色调输出在不干胶之后两面相贴,呈现的调式既像套色不准的胶印次品,又像急需配副红蓝眼镜观看的立体胶片。 我延续了故障艺术的叙事结构。失败的经验与作品可以成为探索新思路的风向标,这正是反刍的积极意义。
◾重组
找灵感到底是容易的,但将灵感和素材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贴切而完整地传递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用语言描述概念总是很难达到真正富有才情的画面,这时需要我们一双锐利的朗目,与大胆尝试。
这里展示的是一个布艺设计的案例。客户非常喜欢意大利装饰艺术家Fornasetti的复古图样花纹设计,给了我大量应用成品参考。经过一番了解后,可以看出Fornasetti的作品里常以各式美人的头像作为构成组件,表情或俏皮或怪异,丝网版面印刷在瓷器上,给后者陡增冷艳娇贵之感。在其他成品上则较多使用布尔乔亚式的拼贴。因为客户需要的是为小狗衣服设计图案,参考Fornasetti图样结构后,我相应设计了下面的融合小狗的脸与19世纪蒸汽时代风格的复古拼贴式布艺图案。
2.4. 保持高效持续性的工作
保持高效持续性工作总是一个美好的目标,施行起来却并无其他诀窍。对任何艺术工作者来说,平衡与维持创作激情,肯定自己,把握这两点可能才是通往目标的密匙。
一个好的想法比任何其他的因素更重要。好的概念与强烈的第一印象比一副精雕细琢的只会炫耀技巧的绘画作品更受青睐。好的想法总是和你自身有密切关联,一个好的想法诞生,每每只在于你是否勇敢地对自己坦诚,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去做其他人。当你在殚精竭虑地找灵感时,尽量让自己远离各种干扰,比如音乐,微信,即时聊天,网络或电脑等。 甚至书本与杂志都会成为干扰源。拿起画笔,去捕捉就是了。
一些艺术工作者会通过和其他人聊天来获取灵感。聊天对象不一定是行业相关的人,有时候,和自己最远距离的人才会给自己最好的启发。另外当你愉快地交流时,你的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这种脑内分泌物会让你大开脑洞。你也可以因此比较不同人的观点后走出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一旦有想法,马上赴与实践。
与他人合作也能让新鲜想法闯进来。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与他人的碰撞总能带来你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意想不到的结果。
最后,给自己制定期限,训练自己尊重自己的决定。完美主义者总是对脑子里各种白日梦期期艾艾,当你给自己制定期限后,高悬的期限会让你至少变得不那么挑剔。
也不要忘记将绷紧的神经缓缓压。焦虑是一种撕扯感,源于从四面八方的传来的杂音,一个人常处于这种拉扯状态时,注意力会变得非常难集中,灵感女神也不会飘然而至。因此平衡与维持创作激情是重要的,你需要时刻在创作状态中,当好的想法意外来临时,记得用随身的小笔记本逮住她。
2.5. 视觉艺术工作者是怎么想的?
创作者容易宅在自己的小玻璃球中,幻想常让他们与外界错联。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创作是备有裨益的,交流与碰撞才能逐渐确立自己的喜好与倾向。是更注重对问题的解答(个人问题抑或社会问题?)还是更注重材料实践?创作的目的如果仅仅出于表现自己、希望甚至强迫他人接受自己,你很难走得更远。
我观察到的国内学校教育是理论很多,与实际生活、社会及市场较有脱节。国外的学校教育则根据不同领域较有不同的培育方向。在法国,公立类艺术类学校实验性强,鼓励独创精神,对学生进行放养却也要求严格。如果更想做一个职业插画师或平面设计师,就应该去职业学校或私立学校,学生一进入校门就被要求以一个职业设计师的立场进行创作,课程安排也和社会与市场紧紧挂钩。
呵护自己的才情,但也要对自己坦诚。你的作品不可能适合所有客户,因而作品集的准备需要有针对性。好的作品集很重要,一些插画师或平面设计师建议作品集的准备可以75%是就特定客户集中展示的,25%是一些其它种类的新颖作品。作品集的内容不需要太多,大约20-40张即可。分门别类,符合客户的需求适当更换作品集的作品,不需要为了特定客户制作整一个作品集。客户肯定会选择不同的潜在插画师来逐一查看,以期待挑出符合项目的人选。因此绘画技巧不会是最终考虑的首项,更多时候,有针对性的风格与插画师的个人素养成了首要考虑因素。是要保持个人风格?还是顺应客户的要求?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善于衡量与作出选择了。
最后就是合同,清楚合作方式,注意保障个人权利。版权是怎样操作的?多少百分比?客户以买断的方式全额支付,还是一定时期、在一定媒介上的使用权转让?
就让我用尼采的一句话作为结语吧:“我应该只相信一个会舞蹈的神。”我所给予的建议是可以灵活领会、去芜存精的,重要的是去实践,去感悟,在实践与思考中体现你的生命力。
全部评论